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士兵、顺溜和团长,这样感动着我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7:21  观察与思考

  士兵,顺溜和团长,就这样感动着我们

  ■观察记者  刘  静

  一部好片,一定会触动观者的心灵。

  它会让你焦躁的情绪安静下来,陷入深深的思索。它会让你在思索中回味,触及最深的内核。而最终,它会在回味中变成一道印记,刻进你的心灵。

  这样的好片,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看到了“士兵”、“团长”和“顺溜”。

  即便两年过去,“兵王”许三多仍然是一块深深的烙印。

  在这个商业时代,许三多是个另类,但他却拥有我们似乎已经丢失的一些东西—诚实、忠厚、刚强、有毅力、帮助同仁、脚踏实地、从无怨言,它们像沙土里的金子一般闪闪发亮。

  而这,也是李云龙,也是石光荣,也是顺溜的品质。

  物化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信仰和精神依附;功利的价值观,让我们与真情失之交臂。但士兵,顺溜和团长,却为我们填补了那一块精神的空白,回应了国人内心的阵阵呼唤。

  军旅剧的集体“盛开”

  在和平年代,军旅剧却越来越热,而且沉醉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据统计,《亮剑》在全国重播次数达到了104次,频率高的让人咂舌。有个网站做过一次调查,说是电视剧《亮剑》播出以来,有近几十万少妇少女在网上发帖,称“无可挽回地爱上了李云龙和赵刚”。还有来自出版界的调查显示,到书店抢购《亮剑》的除了中老年人,青年人也是一大主体。

  《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逢敌必亮剑的革命英雄气概和豪放坦诚的人格魅力,不仅唤醒了中老年观众心中久违的英雄记忆,也给热血青年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在驻苏某部队举行的谈话会上,来自湖北、山东、浙江、安徽等八省九市的新兵代表,都对“独立团一名战士被日军包围,子弹打光也要血拼到底”这样的情节印象深刻。一位新兵代表这样说道:“主人公李云龙这个粗犷的汉子身上所影印出来的那股子精神气: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种凛然的快意,这种宏大的气魄,真让人震撼!而我们自身,恰恰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气!”

  《亮剑》仅仅是个开始,2007年的《士兵突击》带来了军旅剧新的高潮,在该剧热播期间,某知名论坛推出了“2007年8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的投票活动,结果饰演许三多的王宝强名列榜首,业内资深媒体人士指出,王宝强能获得网友最多的支持,“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王宝强代表的,是广大的‘草根’,太多奋斗中的年轻人,都能从他的身上得到安慰、寄托和力量”。

  《士兵突击》的深入民心甚至直接点燃了大学生参军的热情。2008年10月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女生于杰报名参了军。

  “报名是为了圆一个梦想。”在接受采访时,19岁的北京女孩于杰笑得很开心。在学院教学楼下的展窗里,一封“征兵号召书”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杰找到校武装部报了名。因为女兵名额少,竞争激烈,体检还没结束,就被刷下去5个,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生坚持到了最后。

  “我喜欢看军事剧,《突出重围》、《DA师》、《士兵突击》、《女子特警队》,每部都看了好几遍。”于杰说,入伍后,最大的可能是做通讯员和卫生员,但即便是这样,能让她有机会穿上军装,“已经很满足了”。

  一位军校教授对此感慨道:“热血青年被军旅文化感染而积极从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当有识之士在担心吃面包、喝牛奶、玩电脑的‘80’青年是张扬个性、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代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仍然澎湃着英雄主义的血性,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情绪。人民呼唤英雄,青年一代想当英雄,我们欣慰地看到人民利益这个概念已植根于‘80后一代’灵魂深处。”

  军旅剧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也搅热了军旅剧的制作市场。在去年举行的第14届上海电视节上,军旅剧几乎占据了前来参展剧目的半壁江山。

  百余家影视机构推出的新剧中,小马奔腾的《狙击手》、《我的兄弟叫顺溜》,海润影视的《化剑》,金盾影视的《狼烟北平》、《难忘的战斗》,皮卡王的《高地》、《第一军规》……一幅幅洋溢着军绿和浓烟的海报格外扎眼。此外,专门为今年建国60周年而制作的《东方红》、《战北平》、《进城》等多部献礼剧也十分显眼。

  军旅剧扎堆,也让硬汉型演员突然变得十分抢手,凭借《亮剑》成就了军旅硬汉形象的著名演员李幼斌,不仅成了《难忘的战斗》拟请的主演,还被《东方红》相中,与唐国强、梅婷、殷桃等人携手演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风云。而王宝强在成功塑造了“许三多”后,也继续军旅情缘,又走进《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发生在军营里的故事。甚至一向走偶像路线的年轻演员们也纷纷加盟军旅剧,比如气质儒雅的聂远,加盟了电视剧《天下兄弟》,一身老式军装把整个人衬托得很是干练。

  军旅剧在国内电视荧屏的全面“开花”,至今仍是一个颇让人惊奇的现象。在中国电视艺术这个特殊领域,军事题材作品一直最受青睐。有人把2005年称为“《亮剑》年”,2007年称为“《士兵突击》年”,2009年称为“《团长》和《顺溜》年”。

  在和平年代,军旅剧的产量不减反增,有这样一组数字:从2002年到2006年的五年间,军队创作播出的电视剧共计97部、1767集。其中,军事题材84部,占创作总量的86.6%,在军事题材电视剧中革命战争历史题材23部,现实题材61部,占总量的72.6%。这些作品中,有不少相继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

  我们需要“新英雄”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流行,这无疑是个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草莽出身,虽然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但性格粗鲁、为人固执,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江湖习气很重,“好起来像个大侠,坏起来像个强盗”;《亮剑》中的李云龙没有什么文化,性格豪迈,不按常理出牌;《垂直打击》中的特战大队队长杨亿勇敢智慧,但训练起士兵来往往不近人情……

  近年兴起的军旅题材电视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英雄也有缺点,即使有缺点也还是英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阳认为,“这些剧之所以受到欢迎,缘于在英雄形象塑造上的成功。在这些电视剧中,英雄的形象不再是以往的‘高大全’,而是充满了人情味。他们除了在战场上战斗、在绿营中练兵,也和普通人一样过着有情有义的生活,从而满足了广大观众多层次的审美需求。”

  石光荣、李云龙、杨亿……观众们亲热地把他们称为“新英雄”,他们顽强、拼搏、坚韧、具有牺牲精神,是名副其实的“真英雄”,但是他们也固执、霸道、甚至粗鲁,是可亲可近的“普通人”,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新英雄”点燃了国人的英雄主义情结与爱国主义热情。

  国人长久以来都有英雄情结,作家李西闽认为,“这个年代英雄稀缺,看军旅剧正是唤起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所以军旅剧中的英雄人物才那么受欢迎。”影视研究专家、山东大学的郑凤兰教授则认为,“如今的影视作品基本上跳不开个人情感的范畴,小情小调、卿卿我我的东西看多了,人们内心呼唤一种阳刚之气,军旅题材剧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

  军旅题材作品的兴起的确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艺术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走向。大辫子(宫廷戏)、泪珠子(言情戏)及形形色色的武打戏,占据荧屏主角位置,对此,广大观众颇有烦言。所以,当以《亮剑》为代表的一批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一经面市,立即引来社会上一片赞扬声,这些以张扬阳刚正气为主旨的电视剧作品,恰恰顺应了广大观众对英雄主义精神的期待。

  对正义和英雄的渴望是国人心中恒久的追求。和平年代,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而平凡的,而军旅英雄们或大起大悲的人生,或浪漫传奇的命运,或坚韧不拔的理想情怀,常能让人激情澎湃,人们之所以爱看军旅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每个人心中都在向往一个充满理想、意气风发的时代。老年人看,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回味;中年人看,是对曾经历的激情燃烧岁月的眷恋;年轻人看,则是对激情燃烧岁月的渴望。

  对于《士兵突击》受到年轻人追捧这一现象,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军旅作家柳建伟就曾分析道:“‘许三多热’并非偶然,他从不起眼的农家男孩成长为兵王的故事,其实正反映了很多普通人心中的期盼。”

  许三多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只有许三多这样的人能说得出来,因为这句话太简单太朴素,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这条真理。

  许三多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一直在寻找意义,从开始在五班的时候寻找具象的意义—打发时间的方式,到寻找成为尖子的意义—为了史今能够留下来,到寻找留守的意义—钢七连精神的守卫和传承,再到寻找留在老A的意义—思考军人的意义,以及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们生长在科技高度发达,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然而诚信缺失、唯利是图、标准不公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弊病。许三多在部队里面一步一步向前走正代表着普通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渴望。现实社会成功机会稀少,可毫无先天优势的许三多却凭着坚持、努力这些最简单的品质硬是闯出了一条路,这种经历不仅发泄了年轻人心中的郁闷之火,也再一次点燃了年轻人心中那把渴望获得机会、渴望走向成功的烈火。这样的影视作品所体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而《我的兄弟叫顺溜》,讲得是关于一个真正的兵的故事。一开始,顺溜总是笑得没心没肺,但他却又倔得像头驴,身上满是“山里”带来的坏毛病。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是一块璞玉,一块响当当的“兵之璞玉”。可最后在家仇和军纪之间,顺溜选择了服从纪律,咽下仇恨,舍弃自己—移开准星,于是信仰成就了真正的军人。

  对于战场上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常态,而以什么姿态去死,比死亡本身更重要。他的光荣和悲哀,却凝结了最为纯粹的军人气质。

  别样的绝境,难言的隐痛,这是一种选择,对于信仰的选择。

  这不光属于军人,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途上其实都会面对。                ■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军旅 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