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专题 > 正文
10月12日至1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应温家宝总理之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与新浪网联合邀请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吴大辉做客访谈间,解读普京访华和中俄关系回顾与展望。以下为节目实录
中俄签署弹道导弹发射通报协定,意味两国军事政治互信达到非常高水准
主持人王莹: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今天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浪网一起特别请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吴大辉做客访谈间,欢迎吴主任,在这里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吴大辉: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今天探讨的话题是普京访华包括中俄关系的回顾和展望。这次两国总理进行第14次会晤,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有怎样的推进?
吴大辉:这次普京总理访华是在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到达北京,其中中俄两国签署了几十个贸易协作协议和政治互信协定,签署的合作协议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以及贸易数额之大,在最近几年都是第一次。这也体现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两国为了解决两国间的合作问题,正在想新办法,找新的出路,来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我认为这次访华对于未来几年中俄经贸合作、政治合作和军事安全合作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
主持人王莹:两国关系推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是几个协议方面的签订,比如说昨天签订的要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发射还有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这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在里面呢?
吴大辉:这次我也看到了,大家非常关注,尤其是西方社会非常关注两国签署的弹道导弹和航天商业火箭发射通报机制的协议。在国际社会当中存在这样的协议,但是往往是在盟友之间才会签署涉及国家高度核心机密的军事安全协议,比如美国和日本之间,美国与韩国之间,英国与法国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协议,当然他们都是盟国了。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签署这样的协议,中俄之间也曾经就弹道导弹发射问题有过初步的合作和协商,比如说在1994年9月份,中俄两国签署过一个共同声明,战略导弹不互相瞄准,不瞄准是政治意义大于安全意义,战略导弹从不瞄准到瞄准所需要的时间大概在15分钟到20分钟就足够了。
在1996年4月份,中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中亚五国曾经签署了军事领域互信协定,这个协定当中,也涉及了关于预防危险性军事活动的协议,就是双方在边境100公里纵深之内,重大的军事活动要通知给对方。有危险的军事活动,包括在边境地区发射弹道导弹要事先通报给对方。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协议,这些协议都不是全面的,具体的,没有成机制化。
这次签署协议,意味着两国在战略导弹发送信息,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非常有意义。挪威当年发射导弹,当时发射通报给俄罗斯方面,俄罗斯没有很快将这个信息下达给战略预警部队,这枚火箭升天之后,战略预警部队才捕捉到这个信息。俄罗斯当时与北约关系不是很和睦,北约要东扩,双方关系很紧张,俄罗斯军方一直认为对北约的进攻,要针锋相对。挪威火箭发射以后,战略预警部队认为北约向俄罗斯发射了可能性导弹攻击以及是挑衅性的信息,汇报到叶利钦这里,第一时间命令核安全军官打开密码。后来跟挪威一会通,发现这是一次商业火箭的发射。俄罗斯有很先进的战略预警系统,虽然这种预警系统可以捕捉到导弹火箭发射的信号,无法探别导弹火箭的属性。这就意味着邻近的两国一方发射导弹,如果这个导弹出现偏差,另一方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核报复,势必造成两国之间的重大的冲突。这次签署的协议,意味着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的高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军事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加了。
主持人王莹:我也是想问您,这种军事信息的互通,应该不是一般的国家之间可以采取的,是不是中俄两国感到进一步深化的呢?
吴大辉:是的,像这类合作只有盟友之间才会有这样的合作,因为导弹发射出去了,你要通知对方,导弹发射的种类、数量、导弹的射程,导弹的射高,导弹的弹高点都要告诉对方,这是国家最核心的机密,如果是敌人,如果关系不好,怎么会通报给你,这意味着两国军事政治互信,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2010年中俄贸易额目标:600亿到800亿美元
主持人王莹:也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协议了。另外一个协议,刚才在跟您之前的沟通中也提过就是能源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这方面能给我们进一步进行解读吗?
吴大辉:能源的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一个最重要的领域。中国从1995年开始已经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但是我们能源的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80%要经过中东,经过海陆运到中国。但是海上的运输并不安全,成本也非常高。从1992年开始到2002年这十年之间,中俄之间一直在谈建立原油管道的问题,但是谈了很久,一直到去年的四五月间,最终签署了建立中俄原油管道的协议,去年4月份俄罗斯段已经破土动工,去年的4月份和去年的5月份,中国段也开始动工,到明年6月份,中俄原油管道就要建成了。建成以后,未来的20年,每年俄罗斯要向中国提供1500万吨原油,20年要提供3亿吨原油,中国是提供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这样中俄的原油合作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到明年这个管道就要注油,到2011年这条管道就要正式地开始正常运转了。
主持人王莹:但是俄罗斯媒体认为,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方面,还有更多的选择权,对于媒体的观点,您怎么看呢?
吴大辉: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的禀赋。俄罗斯有什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能源、原材料,而且中俄经贸关系之间的贸易比例结构是与俄罗斯整体的对外贸易结构是一致的,俄罗斯在整体贸易当中,能源原材料出口占到60%到70%,而中俄贸易之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能源原材料也占到中俄贸易的60%到70%,尤其今年又达成了天然气框架协议,未来的三年以后,俄罗斯将分东西两线,每年向中国提供天然气大概是300亿到400亿立方米,一年达到两条管道加起来是600亿到800亿,也在昨天签署的协议当中。俄国人认为长期以往我们会不会成为中国的能源殖民业,他们希望加大对华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现在对华机电产品出口比例只占中俄贸易总额的4.4%,他们认为应该提高到20%左右,才是合理的。所以我认为俄罗斯精英以及俄罗斯领导人所提出的中俄贸易不平衡或者中俄贸易存在问题,主要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问题,希望中国加大从俄罗斯引进机电产品的力度。
主持人王莹:主要他们说的贸易问题就在于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吴大辉:贸易结构调整的问题。
主持人王莹:俄罗斯副总理觉得对中俄贸易未来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吴大辉:确实有非常大的空间,中俄贸易额已经达到568.3亿美元,到2010年两国领导人设定了一个目标,是600亿到800亿美元,我认为这个目标完全能够达到。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中俄贸易额要想有一个更大的突破,只满足于现有的合作水平、合作机制是无法办到的。而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做一个比较,德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额也不过在600多亿到700亿美元上下,中国排在第三,中国如果在现行的两国贸易结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达到1000亿到800亿,要有更深的发展,还需要寻找新的合作空间,这次又签订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比如矿产资源开发的协议,石油上下游都要加强双方的合作,航天器材的合作。今年以来,第一季度俄罗斯对华出口当中机电产品提高了15%,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加大了从俄罗斯引入中国所需要的,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机电产品的力度。只有这样,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才会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主持人王莹:也是深度合作的过程。这次普京访华可以看到是两国高层领导之间的会晤,民众之间的声音,不知道您有没有倾听?
吴大辉:我们曾经做过调研。在莫斯科街头,在北京街头,在北京一些高校院所,莫斯科高校院所做过调查,目前来看两国民众彼此互信程度在提高,但是远没有达到我们所设定的那个高度,中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民众互信的基础还不够深厚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俄罗斯民众当中,也存在着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大量的非法移民问题,比如前一阶段在莫斯科大市场被关闭的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中国民众对俄罗斯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