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中国大陆第一人口大县临泉发展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0:39  《决策》杂志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人口大县,临泉提出“把人口变人手,把人手变人力,把人力变人才”。那么,临泉如何启民智、用人力呢?

  临泉图变

  本刊记者   邱积敏

  9月8日至12日,以“荟萃杂技艺术、展示魅力临泉”为主题的首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在临泉县盛大举行。

  杂技艺术节只是“启动”临泉的前奏。4月,朱爱民北上调任临泉县委书记,随后推出的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新举措,凝人心、启民智、聚人气,成为临泉做活“人”字文章的“三部曲”。

  文化凝人心

  这个拥有213万人的大陆人口第一大县,一度沦为全省经济第一穷县、计生第一难县、信访第一大县、民生第一弱县。媒体长期将这里视为“新闻的富矿”,临泉人也曾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

  杂技艺术节的举办,让临泉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还有那么多的能人、那么多的好东西”,同时,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面前,临泉杂技成为一次很好的区域文化营销。

  诞生于西周的临泉杂技以原生态、群众性、市场化的鲜明特点,成为临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县拥有各类杂技团队89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创收逾3亿元。”朱爱民谈到临泉杂技时流露出自豪。

  9月9日,趁着杂技艺术节带来的人气,临泉2009金秋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会也随即拉开帷幕,来自北京、香港、深圳、上海、浙江等地的150多名客商云集临泉。当天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50.9亿元。“这是全国了解临泉、走进临泉、兴业临泉的一座桥梁。”一位来自北京的客商说,“临泉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下一步我们还要来临泉考察投资。”

  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会同时举行的,还有姜子牙雕像的落成仪式。姜子牙,这位历史上传颂至今的神奇人物,在民间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的化身。“姜尚故里”这一崭新的城市名片,让临泉又一次向世人展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朱爱民告诉《决策》,“在文化方面,我们提出了‘宣传好一个人、建好一个园(姜子牙文化园)’,要切实把旅游文化产业渗透到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

  区域文化营销,说到底就是概念营销,杂技艺术节、“姜尚故里”,让临泉向世人展现其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有效地聚集了人气,凝聚了人心。

  教育启民智

  作为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临泉在人力资源上拥有很大的优势,为此,临泉提出“把人口变人手,把人手变人力,把人力变人才”。那么,临泉如何启民智、用人力呢?

  在基础教育方面,临泉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小学的“超级大班”现象。拥有213万人口的临泉,全县初中却不到10所,在校学生10万人左右,平均一所学校就有1万人的规模,一个班级学生数往往高达130人。“超级大班”现象不仅出现在初中,县城小学、幼儿园“超班额”现象同样存在。有的“超级大班”桌子连桌子,凳子连凳子,学生课间休息只能从凳子上走出去。

  “超级大班”现象折射出困扰临泉多年的基础教育校舍不足、教师缺口的问题。按照标准配置要求,临泉需要投入33亿元的资金加强校舍建设,而中小学教师的缺口高达3000名。

  与县城中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却在逐年减少,甚至无法形成办学规模。在接受《决策》采访时,朱爱民表示,“临泉农村教育空心化非常严重,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已经不仅仅是校舍的问题了。所有的生源都涌到城市里来,一个家长宁愿在县城蹬三轮车,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

  一位外地干部在考察交流时谈到临泉教育,一语中的:“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城乡差别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何给临泉“超级大班”消肿,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朱爱民思索着,“高中可以向县城集中,初中可以向过去的老区政府集中,而乡镇可以办一些优质小学。”朱爱民告诉《决策》。

  该县教育局一位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县委、县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很大,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所需97亩土地已划拨待建。”曾经“挤挤一堂”的临泉二中也将很快消肿,近日从县政府传来福音:“临泉二中的新校区全面建成后,将有18个班级从老校区迁走。届时,老校区‘超级大班’现象将大大缓解。”

  针对教师短缺问题,临泉县近日出台了一个“刺激方案”:凡自愿返回临泉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5年之内,由县财政每月奖励300-500元;5年以后,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等政策。对于财政紧缺的临泉而言,出台这样的政策殊为不易。

  与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相比,临泉的职业教育则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这对于发挥临泉的人力资源优势极为重要。朱爱民对《决策》介绍说:“教育是形成人才的主渠道,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主渠道,临泉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我们现在正致力于打造高等职业院校。”

  据了解,临泉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约60.3万人,截至2008年底,已经返乡的农民工5万多人。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临泉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

  临泉县周庄村农民工周红军去年9月回乡,10月参加县里组织的免费驾驶培训,11月在县城一家大型超市当起了送货司机,一个月后,他拿到2000元的工资。

  周红军仅仅是数万名政策获益者之一,据了解,临泉有10多个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返乡农民工培训班。“临泉的劳动力培训做得非常好,我们最近在整合资源,准备把劳动力培训基地、党校、人才培训中心共同编成一个综合性的培训中心。”朱爱民说,“只要加以培训,就可望变成优秀的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会朝临泉转移,这是我们难得的优势。”

  和谐聚人气

  至今仍令朱爱民难忘的一个场景是,他履新临泉的首个“县委书记接访日”,上访群众接踵而至,一天时间他就接待上访群众103批、596人。一叶知秋,朱爱民从上访问题看出临泉人对发展存在一种悲观情绪。

  显然,朱爱民不仅要面对经济突围的难题,还要综合治理社会问题。当即,临泉县委在提出“永远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永远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的同时,郑重提出:“永远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上任5月,润物无声。

  临泉杂技艺术节的举办,让临泉人知道家乡并非一无是处,临泉干部并非终日无所事事。沉寂多年的临泉,开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似乎预示着临泉这座千年古城的活力重现。“杂技节这几天,没有出现一例上访。杂技艺术真正触动了临泉人的兴奋点,如同干柴烈火,一点就着。所以从文化角度入手来吸引、引导老百姓,来取信于民,是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招。”朱爱民说。

  “重建信任,重塑信心”是第一步棋,然而要想发展临泉,对于一个人口高达200多万的大县来说,治本之策是必须把“人”的优势深挖出来。

  朱爱民给出了12个字:“凝人心、聚人气、启民智、用人力”。“凝人心”,就是要立足于做实事,让老百姓不悲观,更不能激怒老百姓;“聚人气”,就是要打响文化牌、旅游牌、环境牌,使临泉成为客商投资的洼地,使各种生产要素都朝这里流动;“启民智”,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用人力”,就是要鼓励全民创业,激励60万外出务工人员、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泉河静静地流淌着,枕河而居的临泉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新气象。今天的临泉如一潭春水,蕴藏着崛起的大希望。

  有人说,桐城派文学的精髓就是“言之有物”,其实质就是实事求是;还有人说,桐城人会经商,主要原因还是传承桐城派,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