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主流
其实,我们的这个社会,我们的这个时代,上下各阶层,都是非常开放、包容的,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多样,为的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今天,我们为什么如此高调地反“庸俗、低俗、媚俗”,是因为现在的低俗文化,已经到了俗不可耐,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不反对这股逆流将造成社会主流价值错位、人们思想混乱、文化发展方向迷失的严重后果。
“三俗”风为什么会盛行,要深刻总结,但要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反思它的另一面——我们的主流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主流,一是“主”,一是“流”,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才成其为“主”,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流变,才成其为“流”。主流从本质上讲,是大众认可、时代铸就的。同时,主流只有占领了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承载社会主流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只有让普罗大众都消费得起,大俗大雅,雅俗共赏,才能更好地被大众所接受。
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当前主流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73.6%的受调查者选择“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54.3%的受调查者选择“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主流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使其在个性化文化消费趋势面前,引导力不强,甚至主动跟风,大有被逐渐边缘化的危机。
主流为什么会边缘化?人民论坛杂志的采访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主流文化受多重因素的绑架,比如受利益化的市场左右,被新媒体撵着跑,被自我思维僵化禁锢等。更进一步说,假如主流文化不能从内容上保持先进性和普适性,从形式上增强其产业性和扩张性,从传播手段上增强科技化、多样化,从表现形式上提高亲合力和整合力,还没有摆脱文化对权力依靠的习惯思维,还没有养成走下圣坛、走进民众、贴近民心,被民众认同的文化自觉性,就很难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支柱。
主流文化究竟被哪些因素绑架?为什么受这些因素绑架?主流文化如何大众化、时代化?本期特别策划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分析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文中许多精彩观点给人以新的思考。
当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如凤姐、马诺、伪娘等都成了众多媒体追捧的“明星”,其承载的错误价值观经由各种途径和方式在社会大众中持续发酵,导致了人们的思想混乱、价值错位、文化迷失。
近日,中央提出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可谓正当其时。一种错误的社会价值观之所以得以泛滥,原因在于主流价值观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或这种主流价值观没有很好地为民众所接受。
因此,在反“三俗”之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主流文化重塑问题。那么,低俗文化流行,究竟凸显了主流文化怎样的发展难题?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如何?又是如何看待低俗文化流行的?主流文化如何重塑?等等。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网、新浪网、人民论坛网进行了网络调查,网络调查人数7866人;同时,人民论坛杂志书面调查了1450人,本次调查总计9316人。
人们对低俗文化又爱又骂
——47.6%受调查者选择了“十分厌恶,主动抵制”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 杜美丽
“您对低俗文化的态度如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十分厌恶,主动抵制”;2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反对低俗,但也偶尔参与”;17.4%的受调查者认为“低俗文化可有可无,与我没有多大关系”;14.7%的受调查者认为,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经常消费低俗文化”。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人们对低俗文化又爱又骂。为什么爱低俗文化?主要缘于低俗文化往往能消解压力,给人感官刺激;为什么骂低俗文化?主要在于低俗文化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且混淆文化视听。
专家指出,文化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俗文化和雅文化。俗文化是大众的,雅文化是小众的,又称庙堂文化。俗又可分为通俗和低俗,低俗与通俗不同,它违背人类理想追求,靠拢卑下的本能冲动,其没有艺术可言的表现和没有思想的内容,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有危害作用。
通过什么样的作品来娱乐大众,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其实,娱乐休闲和提倡高尚的文化生活并不对立。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和“消遣娱乐,放松心情”,是人们文化消费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或者标准。为此,非常有必要把那些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与那些主张功利主义、宣扬性和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区别开来。更进一步的是,我们应当提倡用主流文化来娱乐民众。
低俗文化流行泛滥,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外,与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不足关系密切。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8%的受调查者表示,“主流文化不吸引人,大众只能‘被低俗’”。
所谓主流文化,一般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主流文化的态度如何呢?本次采访调查结果显示,35.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喜欢,心向往之”,45.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厌恶,有意规避”,15.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没有主流的概念,会比较喜欢跟风”,2.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好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流文化的某种缺失。专家表示,当下,主流文化往往采取固守阵地的做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发展方式上存在权力化、内卷化的自残现象。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文化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有被逐渐边缘化的危机。
主流文化边缘化现象严重
——73.6%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
“您认为主流文化边缘化现象是否严重?”本次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发现,55.7%的受调查者表示“严重”或“比较严重”,其中21.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严重”,34.5%的受调查者选择“比较严重”;另外有26.3%的受调查者表示“一般”;9.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严重”;还有8.3%受调查者“说不清楚”。
主流文化边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价值观传播面临的挑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本来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采用的策略和工具,如今却变成了目标,物质追求成了人们的第一追求。当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的时候,主流文化“不吸引人”,高雅文化普罗大众消费不起,甚至有些主流文化也开始被“三俗”风所控制,发挥不了正确的价值引导作用。
“您认为当前主流文化面临哪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73.6%的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54.3%的受调查者认为“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
由此可见,主流文化难以吸引大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宣教太多,缺乏现实关怀,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不够,表现形式不够贴近民生。在大众文化娱乐化的裹挟之下,主流价值观引导乏力,影响力弱化,难以招架低俗文化的冲击。
专家指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情感和观念方面认同表达的需要,具有自我肯定和实现的功能;另一种是情绪和心态方面宣泄调试的需求,属于消费性的感官体验与满足,而这两方面的需求同时受到个人信仰和社会现实功利的影响。当主流文化不能满足第一种文化需求的时候,第二种文化需求就会有广泛的市场和人气。
还有43.8%的受调查者认为“相关工作者迫于市场压力,主动‘被低俗’”。市场经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某些搞低俗文化者赚得盆满钵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文化艺术部门,因固守传统,思维僵化,转型艰难,生计堪忧,为此主动投入“低俗”的怀抱。甚至连一些地方政府,也难脱低俗之风,比如曾经引起较大争议的某城市的宣传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还有西门庆故里之争,等等。
另外, 41.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主流文化缺失鲜明的价值诉求”,24.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主流文化没有与时俱进”。
主流文化如何重塑
——“主流文化主动融入大众”占63.6%,排在第一位
“您认为主流文化重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媒体应该提高自律,主动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占受调查者的58.5%;另有46.8%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低俗文化提供者的惩处和监管力度”;而选择“每个人积极响应国家抵制低俗之风的呼吁”的只占到受调查者的23.4%;选择“其他”的占到9.3%。
媒体应当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了第一位,可谓意味深长。当前“注意力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媒体媚俗为低俗文化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流文化的重塑,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排在了主流文化重塑的第二位,那么应如何增加主流文化的大众接受度呢?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选择“主流文化主动融入大众,而非高居庙堂”的占63.6%,排在第一位;选择“加强主流文化创作的引导,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占55.5%,排第二位;而提倡“主流文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变传统面貌”的占49.3%,排第三位。
主流文化大众化,才能真正成其为主流。假如主流文化不能摆脱对权力依靠的习惯思维,难以养成走下圣坛,走进民众,贴近民心,被民众认同的文化自觉性,就不可能称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支柱。
而监管和惩罚作为重塑主流文化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是“堵”而不是“疏”,是“破”却没有“立”。在没有对主流文化的忠诚和信仰的情况,希望每位民众主动抵制低俗,就像要求民众无理由地绝对服从一样,已经不太现实。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表示,中国反低俗,应当借鉴美国应对“黄色新闻潮”的经验,而美国新闻媒体主动抵制低俗的行为,以及他们所推崇的道德自律和职业精神值得中国媒体人借鉴。
总之,低俗文化大行其道,凸显了主流文化存在的发展难题。主流文化大众化,成为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课题。要想低俗文化被“破”,主流文化就必须“立”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