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治官”风暴
山西再一次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最近一个月的“查岗风暴”,令306名上班时间吃喝玩乐的官员受到了处分。但是与之前“黑砖窑”、“煤老板”、“矿难”等负面新闻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山西主动曝光官员的作风问题,其意在整顿当地陈积已久的官场习气。
上任百日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正是这一整风运动的主要推手。
7月29日山西省委全体干部大会被当地官员称为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遵义会议”。袁纯清在厚达68页的讲话稿中,直言不讳地提到山西要在“煤”上做大文章,称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并一口气为山西的新型工业化指出七条路径,这给一直以来为“弃煤”还是“用煤”所困扰的山西官员们指明了方向。
山西要转型,官员无所作为、吃喝玩乐的歪风必须纠正。《小康》杂志在山西面向太原、阳泉、吕梁、忻州、晋中等城市市民征集对山西省开展“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专项行动的意见、建议。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4.2%的人认为此次“查岗风暴”很有意义。在认为只是作秀的32.1%的公众中,绝大部分表示希望这不是作秀,而是能够真正地对违规官员进行处罚。49.5%的公众认为政府机关纪律松弛。
整顿官场作风、学习“右玉精神”,袁纯清赴任山西后,决意打破当地封闭的官场陋习、重新塑造山西官员风气,并为山西转型确立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但是煤是否能从一变成一百,新山西“人”是否能大步向前,5年后农民收入能否翻番,对袁纯清和山西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袁纯清再塑山西“人”
整顿官场作风、学习“右玉精神”,袁纯清赴任山西百日,决意打破当地封闭的官场陋习,重新塑造山西官员风气,并为山西确立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
文|《小康》记者 张凡 山西、北京报道
为什么山西失去了曾经的核心地位?
袁纯清跨过黄河从陕西来到山西时,一定带着这样的疑问。上任不久,他推荐山西官员读北大教授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山西是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所在”,在慨叹山西过去的辉煌时,韩毓海试图探究山西失去“商业活力”的原因所在。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袁纯清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移植“西安经验”
直截了当,这是袁纯清的做事风格。
上任后的第五天,袁纯清便开始了其快节奏的基层调研,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山西11个市,在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三天,但是走访的地方却不少。在长治市,他两天内就走访了6个县、区。
这种工作力度颇让陪同的山西官员们吃不消,有人戏称袁到处“煽风点火”。
6月23日,在山西最南端的城市运城市调研时,听完当地官员的汇报后,袁纯清在讲话中数次提到“西安经验”,他把运城和西安拿来做比较,直言运城的地理条件不差于西安,所以应该“以更大的胆气来加快发展”。
他给当地主要官员支了两招:一是速度要加快,二是产业要做大。
袁纯清举例说:“比如说西安现在的国际港务区,有一个投资100亿的大项目,那是怎么搞来的,省委书记去,省长也去,市委书记也去,管委会去了17次才把这个项目给搞来了。这个东西它不是清描淡写,这不是绣花,那就是下定了决心。”
他再次重申了在西安时即已多次表述过的“发现即发展”的观点,并申明是说给当天在座的县委书记们听的。
“他像是一位教授在讲课,根本没感觉到他是一位省委书记。”一位当日参会的官员描述自己的感受称。袁纯清侃侃而谈,“这个观点我是倒过来说的,来源于信息化时代对国防来讲的“发现即毁灭”,一个目标看到以后,马上定点打击,这不是“发现即毁灭”吗?对我们发展来讲,“发现即发展”,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虽然在信息化时代,实际上信息是不对称的,比如我们想要找一个加工铝镁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资源,都有好的铝镁,但是正好有一个地方,它正好就有这个企业,它要到我们中西部来发展,因为政策都差不多的,服务也都很好,那么就是谁先发现谁就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先机,这就叫发现即发展。”
大项目,大产业,这是袁纯清无论在西安,还是在太原,都一直强调的理念。
在说到发展的大格局时,袁纯清明确地给出了方向,“要构造与郑州、洛阳、西安的联动圈。就是要互学、互通、互享,要相互学习,尤其是向西安学习。”
袁纯清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将班子成员全体发动起来。山西确定了涵盖城镇化建设、煤炭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研究、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装备制造业研究、科技支撑等19个调研主题,由18个省委常委和副省长牵头参与,每人领一个。其中,袁纯清亲自牵头《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
6月5日,袁纯清在山西省会太原市调研,听完汇报后马上重启“大太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此前这一概念已在当地炒了接近十年,但一直只闻鼓声不见人影。6月18日太原市即成立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调研组,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任组长,太原市副市长荣彤、吉久昌任副组长。一个月后,太原市即拿出了《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初稿,并对外征求意见。
在陕西省长任内,袁纯清成功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使之成为与成渝、北部湾并立的西部三大经济区之一。此次全力改造太原都市群,事实上也将成为一大考验,在中部六省中,已有长株潭经济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规划,山西要在这一轮城市经济圈竞合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袁纯清的“为官之道”
尽管只隔着一条黄河,但是大多数山西官员对创造了“西安经验”的袁纯清并不了解。
经常说自己是“农民孩子”的袁纯清出生在湖南汉寿县的一个小村子里,是地道的农家子弟。据他自己的回忆,小学的时候都是光着脚去上学,放学后还要帮家里打猪草、砍柴。后来他进入汉寿县百禄桥公社中学读书,这所高小离他家有十里地,袁纯清只能每周回一次家,生活相当清苦,其时的饭菜通常只是些萝卜、白菜。
早年的“清贫”生活奠定了袁纯清后来的朴素作风。1964年,他考入汉寿县第一中学读书,但是两年后他和同时代的人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文革”。无学可上的袁纯清只能再次回到农村,14岁的他成为真正的农民。
其时的高小毕业生在当地已经是知识分子,上过中学的人被认为必定会成为“国家干部”。读过书的人再次成为农民,袁纯清的这一翻“跌落”,在村民看来颇为可惜。但是每天在田间地头干活,这段“嚼菜根”的经历对袁纯清后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改变农村日后将是他不断提及的问题之一。
197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袁纯清得以成为了湖南汉寿县的一名警察。到1977年时他已离开汉寿县,进入常德地区警察系统。这一年,高考重启,袁纯清和那一时代的佼佼者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从北大毕业之后袁纯清进入团中央工作,前后长达17年,历任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97年,袁纯清离开团中央,担任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兼发言人。
“要想自己的思想成为源头活水,就必须不断学习。”袁纯清以此作为自己的为官之道,在团中央任学校部部长时,他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政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经常上午跑去五道口学院路的校区上课,下午再回到正义路南的团中央工作,来回一两个小时的路程,他的午餐基本上都在公共汽车上解决。
靠着“啃烙饼、挤公车”的学习办法,他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课程,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起他在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为了工作需要,袁纯清又在北大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在中央机关工作多年后,集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于一身的袁纯清,在2001年调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开始了其地方官员的实操阶段。2004年袁纯清挑起陕西省会西安市委书记重任,他在调研后为其提出了“四化”目标,成功地将西安改造成西部一座现代化都市。之后的2006年,袁纯清又出任陕西省省长,在其任内推动了“关中-汉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建立,使之成为与成渝、北部湾两大经济区并肩的西部第三大经济区。
“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西部十年的锤炼,使得袁纯清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在推动陕西转型近五年后,调任山西的他,面对的是另一个资源大省的转型难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