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世凯军事生涯与清末近代军力构建的交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12:07  三联生活周刊

  袁世凯军事生涯

  与清末近代军力构建的交织

  1853年

  曾国藩响应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天国、颁发奖励团练之令,在其家乡湖南一带建立以师徒、亲戚、好友等人际关系为纽带的地方团练武装“湘军”,开启中国近代半私人武装之起源。

  1862年

  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在家乡合肥一带编成淮勇五营,自成一军,史称“淮军”。淮军扩军后虽然逐步以西式先进武器装备,并自诩为新式陆军,但仍旧不能和西方近代陆军相提并论,实为旧瓶装新酒的半私人传统武力。

  1874年

  曾国藩奏请在沿海、沿江各省建立并训练共12万“新式军队”。虽然他预期此计划年耗费800万两白银,仅相当于当时中国所有陆军军费1/10,却未被批准。

  1881年5月

  科举仕途无望的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靠叔叔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成为他踏入军界的开始。

  1882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在朝鲜的邀请下,袁世凯随吴长庆部东赴朝鲜平定兵变,将反叛的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显示出其军事能力和魄力,由此以23岁的年纪被任命为“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留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成为他日后在军界晋阶的巨大资本。

  1894年11月

  清政府下令成立“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䜣为督办,庆亲王奕劻为帮办,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开始着手编练新军。

  1894年11月

  广西按察使胡燏棻被清廷督办军务处任命,前往天津附近马厂屯驻,募练新兵。1895年

  继上一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以淮军为主体的北洋陆军也几乎全部被日军消灭。

  1895年3月

  在德国教习汉纳根指导下,胡燏棻初步编练成“定武军”,并在当年9月移师驻防于天津东南原淮军之“盛字营”驻地小站。胡燏棻同年奏请建立一支在军械和军制上都沿袭西方部队的新型陆军,成为中国近代新型陆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1895年5月

  袁世凯在天津上书李鸿藻,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整顿旧军、改练新军的计划,由此被李鸿藻看中,将其调往北京在军务处行走,正式进入军界高层。

  1895年12月

  袁世凯接替11月卸任的胡燏棻任小站新军统帅。接任前他呈奏《为练新建陆军上督办禀》的报告,提出“必须参用泰西军制,始可照西法操练”的建议获批准。

  1895年12月8日

  荣禄奏请任命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督练定武军,改其名为“新建陆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完全区别于旧军队的新式陆军出现。

  1895年12月27日

  张之洞给朝廷的奏折中表示,计划在德国教官帮助下建立新军1万人,并表示已按这种编制在南京建立了十三营的“自强军”。这支部队是日后清朝南方新军的开始。

  1896年

  盛宣怀建议全部裁撤绿营和乡勇,以西方制度征募和训练新军30万人,未获准。

  1896年2月19日

  张之洞离开南京回武昌任总督并继续其新军建设计划,于当年在湖北新建两个营的新式军队和工程兵一队。该部后来扩充为新军第八镇,正是保路运动中发动兵变、辛亥革命发起第一枪的新军部队。

  1898年10月

  荣禄设北洋军务公所,改宋庆、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等4军为武卫左、右、前、后军,自募27个营直接统率,称“武卫中军”,成为清廷直辖陆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增至1万人。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武卫军各部基本被消灭,只有在山东剿灭义和团的袁世凯消极“勤王”,成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武卫军部队。

  1901年

  袁世凯开始对武卫军进行军制改革,把军权集中于参谋、教练和兵备三处,三处总办分别是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同时上奏要求创办“常备军”,进一步向西方近代化陆军靠拢。

  1901年11月

  袁世凯接替去世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2年

  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与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将部队移师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这是“北洋军”正式得名的起源。

  1903年12月4日

  清廷下诏建立练兵处,试图再次将陆军军权收归朝廷。

  1905年

  北洋六镇编练成军,史称“北洋六镇”。每镇1.25万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袁世凯直接控制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所培养。

  1905年10月

  袁世凯以北洋军已改组建立的6个镇的兵力,在直隶河间举办大规模演习。由段祺瑞和王英楷分率两军模拟从山东向直隶的入侵和防御,史称“河间秋操”。

  1906年秋

  袁世凯首次以火车调集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和北洋陆军,于河南漳德举行第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漳德秋操”,引起在华西方军事人员对中国新军实力的高度关注,也导致清廷对他的警惕。

  1906年11月

  清廷准奏袁世凯的“请求”,将其一、三、五、六这4个镇的部队移交给陆军部,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他的军权。

  1907年

  袁世凯被调离北洋,前往北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清廷则计划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模板,最终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

  1908年底

  摄政王载沣解除袁世凯官职,袁世凯“称疾”返回河南隐居。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重返军界政坛,率军南下镇压起义。

  1913年7月

  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以武力讨袁,但被袁世凯优势的北洋军击败。二次革命之战开启了民国以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也正式开启了此后数十年民国军阀混战的先例。

  1912年3月,袁世凯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法国画刊“Le Petit Journal”以彩色石印画作为封面,描绘穿着清朝朝服的袁世凯剪去辫子,象征袁世凯断绝清朝,投向共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袁世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