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美军事关系“探底回暖”
展望2011年,中美军事关系喜忧参半。盖茨访华,特别是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中美军事交流有望进入一个“快速上升期”,但两军、两国关系能否乘势而上、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尚需中美间相向而行
文/罗援
中美建交后,军事关系历经六次大起大落,究其原因,皆是由于美国触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所造成的。2010年1月,由于美国严重违反中美之间的《8·17公报》,向台湾出售价值64亿美元的军火,中美军事关系再次跌入低谷。2011年新春伊始,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几经波折,终于踏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门,表明中美军事关系的第六次大起大落,画上了一个句号。
中美军事关系“探底回暖”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中美两国现在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军事稳定,两国的其他领域就翻不起大浪;中美军事稳定,地区的动荡因素就难以形成大气候。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美国自己不要变成动荡因素,成为“麻烦制造者”。
美国以航母开道重返亚太
奥巴马总统上台伊始,便声称要成为亚太总统,国务卿希拉里则高调宣称要重返亚太。2010年10月至11月,他们密集出访亚太,前者访问了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等7国,后者出访了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4国,充分展现了美国试图通过“小多边”外交提升在亚太影响力的意图。美国重返亚太大致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巩固与日、韩等传统亚洲盟友关系。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于3月爆炸沉没后,美国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强化与韩国的军事关系,包括将向韩方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的时间由2012年4月17日推迟至2015年12月,以及举行“不屈意志”、“乙支·自由卫士”、反潜联演、炮兵训练等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在与日本关系方面,虽然今年双方因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发生摩擦,导致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但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美国不仅敲打了日本,也稳固了双方的同盟关系。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美日韩罔顾中国对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的一再呼吁,执意于1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三国外长会,发表“共同声明”,鼓吹强化美韩、美日军事同盟,搭建美日韩三边同盟雏形,构筑半岛与东北亚安全事务“统一战线”。
二是美国利用矛盾,从中渔利。美国于去年6月与印度在华盛顿举行战略对话,11月奥巴马又对印进行国事访问,双方表示将寻求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还表示欢迎印度成为改革后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针对东南亚不少国家与我有领土领海争端的现状,美国通过声称在南海拥有“重要利益”,试图利用东南亚对我国既有需求又怀戒备的复杂心态,在对我崛起问题上形成共同语言,借此重返亚洲。去年8月11日,美国与越南展开了历史上首次海上“非战斗行动”联合演练,历时一周,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和“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参与其中,演习的主要地点在南海。美国声称将继续加强与越南的军事联系。
三是以舰炮为先锋,挟武力重返亚太。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6月以来,美军与亚太盟国已举行近20场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科目之繁杂,目标之明确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令整个亚太地区感受到了美国军事力量的“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军事专家里克·罗佐夫认为,美国今年在亚太地区如此频密地举行军演,正是五角大楼开启“亚太新世纪”的标志。
另据报道,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拟于近期内派往西太平洋地区执行紧急任务,这是继“乔治·华盛顿”号和“卡尔·文森”号之后,在延坪岛事件爆发后出现在远东地区的第三支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在此之前,美国已将最先进的F-22战机部署在夏威夷、关岛和阿拉斯加,形成所谓的“空中铁三角”;将“俄亥俄”级核潜艇部署在韩国的釜山、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和印度洋的迪克加西亚岛,形成所谓的“海上铁三角”,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已具雏形。
中美结构性矛盾受阻三大障碍
中国邀请美国国防部长访华,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军的分歧和矛盾已经解决,中方中断和美国的军事交流,是为了解决矛盾;中方恢复和美国的军事交流也是为了解决矛盾。前者是为了表示愤怒,告诫美方哪些是中国的利益边际和安全底线,这些边际和底线是不容触犯的;后者是为了释放善意,希望通过交流甚至交锋,克服障碍,保持中美军事关系在一条健康、平稳的轨道上发展。
中美军事交流三大障碍,是中美结构性矛盾的表现,责任在美方,解铃还须系铃人。
障碍之一,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有悖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现在海峡两岸尚未签署和平协议,从理论上讲尚处于对立状态,美方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如果单方面地向对立的一方出售武器,这就是火上浇油,就是挑拨中国人打中国人。更重要的是,美国违背了自己对中国的承诺,信誉扫地。在《8·17公报》中,美国对中国作出三项重要承诺,一是“不执行一项长期对台军售的政策”,《8·17公报》签署已经28年了,什么叫长期,什么叫短期?美国的第二个承诺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品质和数量不能超过中美建交时的水平”,据查,中美建交时,美国对台军售只有四亿美元,出售的是霍克导弹,现在美国对台军售达到六十四亿美元,卖给台湾的是“爱国者Ш”导弹,品质和数量有没有超过中美建交时的水平?美国的第三个承诺是,“对台军售的数量将逐渐减少,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现在28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美国“逐渐减少”,反而看到美国在“逐渐增加”对台军售。美国总要求别的国家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首先自己应该作表率。
中美军事交流的第二个障碍是,美国的军机、军舰频繁地、高强度地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和南海进行抵近侦察。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口口声声说,“中美之间是同舟共济的关系”,“同舟共济”怎能频繁地到人家的家门口侦察呀?如果中国的军机、军舰也到美国的东、西海岸进行抵近侦察,美国能同意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美军事交流的第三个障碍是,美国国内法的障碍,美国有一个“2000年国防授权法”和一个“迪莱修正案”在12个领域限制和中国的军事交流,这一个法律障碍不排除,中美军事交流的品质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尊重、互信、对等、互惠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曾经把中美军事交往的发展规律归纳为“七段论”:快速上升—戛然停止—缓慢恢复—暂时停顿—逐步改善—再次停止—重新启动
按照这一规律,盖茨访华,特别是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中美军事交流有望进入一个“快速上升期”,但能否摆脱“七段论”的怪圈,关键是要看能否遵循“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原则。
这四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是递进的关系。相互尊重是前提,没有彼此间的尊重就谈不上互信,但这种尊重不仅是礼仪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各自的核心利益和安全关注的尊重,不触犯对方的利益边界,不踩踏对方的安全底线,这里中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对不允许侵害。有了相互尊重的前提,才有可能建立互信。
在建立互信方面,美国必须改变观念,承认并接受中国主张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可信性,认识到一个日益强盛的中国不见得对美国带来威胁,中美完全有可能而且需要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中美关系绝非“零和游戏”。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中美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同样,两军的合作前景也非常广阔,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包括联合打击海盗、人道主义救援、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等,未来的合作大有可为。中美之间有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才可能在一种对等的氛围中坦诚地交流与对话。美国前助理国务卿佐利克曾将中美关系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现任助理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中美关系是“战略再保障”的关系。客观地说,这两个定位是不错的,中美之间现在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关者”,双方要“负起责任”来,要向对方“战略再保障”,关键的问题是,双方要对等地承担责任和义务,对等地向对方“战略再保障”。只要中美双方切实做到了“尊重、互信、对等”,那么,“互惠”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毋庸讳言,中美双方在交往中都会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不应损人利己,危害对方的国家利益。双方应采取既坚持原则,又理性务实和灵活处理的立场,灵活不能违背原则,合作不能强迫意志。为了保持中美军事关系健康、平稳地发展,起码应具备如下几条:一是双方须有合作的意愿;二是须有危机处理的机制;三是当某一方因坚持己方立场而引发冲突之后,必须适可而止并寻找台阶下,而非僵持并使局势持续激化;四是积极拓展并锁定合作领域,起到减少双方的误判、缓和误解的作用,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不断培育和增进双方的战略互信,巩固和扩大双方共同利益。
展望2011年,中美军事关系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军委副主席徐才厚2009年底访美的七项成果可望重新启动,中美双方可在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大合作,可在朝鲜半岛等热点问题上进行沟通。忧的还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这已经成为中美军事关系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干扰中美军事关系大局。这次,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固然可视为中美军事关系回暖的信号,中方释放了许多善意,但两军、两国关系能否乘势而上、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尚需中美间相向而行。□(作者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