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系中美关系未来十年走向的高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13:34  瞭望

  《瞭望》文章:关系中美关系未来十年走向的高访

  在第二个十年,发展面向21世纪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需要两国元首面对面地探讨

  文/周文重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 今年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胡锦涛此次访美的意义在于把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带入21世纪。在第二个十年,如何落实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时双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发展面向21世纪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需要两国元首面对面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此次胡锦涛的美国之行,关系到中美关系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

  要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的问题

  中美关系问题很多。之所以问题很多,是因为中美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是少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程度比较深,自然就会有很多的摩擦。就经济领域而言,双边经贸关系2010年发展到3800亿美元,这么大的贸易量,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因此,中美之间的问题要分一下类,一种是经贸领域的问题,经贸领域双方互有需要,要争取互利共赢,避免政治化,不搞对抗。

  还有一种问题涉及到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这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美国的核心利益,需要双方在求同存异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中美之间有三个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和一系列的原则,只要美方严格按照三个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的原则来做,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以得到必要的控制和管理。

  还有一种问题是国际问题、地区问题,双方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侧重点和解决的方式有所不同,我认为这就需要双方从大局出发,来求得一致,比如朝核问题等。

  再有一种问题就是意识形态不同,双方意识形态不同,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不一样,这就要双方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应该和而不同。

  中美之间如果根据问题的不同,以相应方式来处理,应该可以将这些问题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起码不要因此而妨碍中美关系的整个大局。

  因此,一方面这次访美会推动双方关系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问题仍然会存在,这些问题不可能在这次访问结束后就不存在了,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已经不再

  现在时代不同了,冷战时代已经过去了,尽管冷战思维还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但毕竟时代变了。全球化在发展,各国都面临着大量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解决,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互相合作,大家都会从中得到好处,反之,都会受害。

  同时,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上升,导致国家之间在经济交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遇到问题通过协商、合作、对话方式来解决成为一种潮流,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可以看到,冷战结束之后,大国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合作为主流,问题、摩擦肯定会有,但是最终还是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这一趋势不可能改变。

  因此,大国之间发展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冷战时代是不可能的,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则是可能的。当然,其间会有很多障碍,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变化的。基于对大国关系和当前形势的这一判断,我们认为存在着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期,我们的和平发展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其中也会有很多斗争,但是斗争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我们对外关系有一个布局,大国关系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多边是舞台,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周边关系也好,大国关系也好,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当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中美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无非就是强调它的重要性,但是强调这个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其他关系就从属于这种关系。我们在布局方面,一直同时都在积极地推动。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外交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多边还是双边都有很多的亮点。

  就多边关系而言,现在世界越来越小,成为一个地球村,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峰会,现在峰会之多前所未有,峰会数量大大增加,就是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了。问题多了,就需要元首、首脑面对面的交谈、磋商来解决,这也凸显了多边关系在多极化以及全球化趋势下的重要性。同时,在多边舞台上,要看到多边与双边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方面。

  国家重要性不一样,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中美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就会超过其他国家,这也是很自然的。比如G20会议,2008年9、10月份,当时次贷危机已经很严重,当时光靠八国集团已不够了,需要更多的国家参加进来,共同研究如何应对已经出现的危机。

  当时,欧洲和美国有不同的意见,欧洲对美国不满,它们认为美国政策的偏差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使得欧洲深受其害,主张开14国会议,而且要求在纽约召开。对此,美国要求开20国会议,范围大了,它面对的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并就此征求我们中方意见。

  我们研究后认为,20国的范围更大,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了,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有利于改革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所以,我们就呼应了美国开20国会议的倡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中国的支持对于20国会议最后顺利召开是很重要的。此后,欧洲从大局出发也答应了这个要求。到现在,20国会议已经开了好几次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在从应对危机的平台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平台。

  一直以来,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大国关系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多边是舞台,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都在积极地加以推进,它们之间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大国关系在任何时候加以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美国应理性看待中国在亚洲作用

  亚洲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亚洲是中美双方共同利益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双方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我们多次表态,欢迎美国在亚洲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凡是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我们都赞成。凡是不利于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我们都反对。我们并不把美国排除在外,我们欢迎美国参加东亚峰会。APEC会议马上要在夏威夷召开,我们也会作出积极努力,我们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美国也应该平和理性积极地看待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和日益扩大的影响。这是在我们的家门口,我们和邻居发展关系是很正常的,我们和邻近的国家加强关系是很正常的。美方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系那么多,我们从来没有提出什么异议。美国不必用那种警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和平发展是我们的战略,互利共赢也是我们的战略,美国对于中国的担心和防范是不必要的。

  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浓,另一方面美国人又是比较务实的,它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尼克松访华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为了遏制苏联扩张,美国选择了和中国交往,改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利益,美国可以把意识形态放在一边,但是,这并不等于它就没有戒心了,它对于你的防范还是会继续存在。所以,它的政策从来都是两面的。一方面,和你合作,利用你;另一方面,继续加以防范。根据形势需要,有时候一手强一些,另一手弱一些。目前看,它对中国的两手都在加强。

  冷战时的集团政治,完全是按意识形态划线的,是排他性的,甚至不惜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在和平发展时代,再搞意识形态挂帅完全不可能了。美国在亚洲搞一个军事集团来对付中国,我认为它也做不到。我们一直主张文明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首脑外交不可替代

  在中美交往史中,首脑外交是必不可少的,中美建交这么多年,虽然通讯越来越发达,但是任何交往都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交谈。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信任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领导人的访问也可以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为了确保领导人访问的成功,有关部门会加倍努力,促成一些问题的解决。

  中美之间,这种首脑外交几乎每一届政府都有,里根总统是1984年访华,李先念主席1985年访美,到了克林顿第二任期,江主席1997年访美,克林顿1998年访华。

  胡主席和奥巴马在多边会议期间举行的双边会晤也不少,去年有3次。奥巴马当总统以来共有7次。但是多边会议中,双边的接触时间相对比较短,一个小时算是长的了,除去翻译的时间,实际上没有多少。很多问题没有时间深入地沟通。而且,谈话的时候往往有许多陪同在场。

  而访问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就比较长,小范围、大范围的会谈、宴会等,加在一起就比较长。而且常常是只有少数人在场的情况,两个元首可以无拘无束地谈,比较深入地来交换意见。这有助于建立领导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

  历史证明,这种访问对于促进两国关系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的时候,双方工作层谈判,你来我往相持不下,讨价还价,最后拍板还要领导来,领导不出面定不下来。比如,没有尼克松访问,上海公报出不来,尼克松访华一路从北京谈到上海。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也是通过高访促成的,包括WTO谈判也是高访之后解决的。

  首脑外交之外,民间交往也很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二轨。中美要成为合作伙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民间交往。民间交往是双方关系的一个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发展中美关系都需要民意的支持。要得到民意的支持,首先要使民众了解、接受这个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民间的交往、地方上的交往、智库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加强。现在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未来要形成这样一个立体的格局。□(作者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特命全权大使,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采访、录音整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士龙李绍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中美 外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