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四大难题均衡教育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03:20  京华时报

  破解四大难题均衡教育资源

  展望“十二五”,随着《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北京教育将在优质化、多样化、均等化上重点发力,城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将更为合理……北京教育现代化水平将全面提升,满足居民多种层次的教育需求。

  民富论

  让儿童平等享有快乐的启蒙教育,使孩子们公平获得优质的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共同成长进步,这是北京市政府未来五年的计划和庄严承诺。其要义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要点

  规划内容

  启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未来五年,本市将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在城镇地区积极发展公办园,在农村地区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未来五年,本市将投入50亿元新建、扩建600所幼儿园,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并支持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开办幼儿园。依法保证新城、新建小区和危改拆迁地配套幼儿园的建设。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介绍,北京市已制定并正式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除了大力发展公办园,本市将通过多种渠道补充学前教育师资,通过招聘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扩大现有高校培养幼教规模、建立学前教育职业学院等措施,补充学前教育师资缺口。鼓励多种力量办园,采取政府购买学位、规范自办园审批、平抑幼儿园高收费等措施,扩大民办园的接受能力,尽可能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规划内容

  农村教师子女优先入学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北京申报的“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项目入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已成为北京教育未来几年突破的重点。

  北京山区众多,由于受到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山区中小学存在着布局分散、办学条件简陋、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线联平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继续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优先为他们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市级制定出台农村、山区教师住宿、生活条件标准,并纳入到办学达标建设中。

  北京市将通过3年实验,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等多种手段打破二元结构,缩小试验区内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规划内容

  高等职教学费有望降低

  本市将探索建立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多样化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并计划开展本科层次高职办学试点。

  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的一定偏见,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还不认同,生源匮乏。同时,职业教育自身培养体制的落后,也导致了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企业技术工人匮乏,而又无人可招。

  为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市已免除了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下一步,本市将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学费。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对话·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

  打工子弟教育纳入公共财政

  京华时报:未来五年,北京教育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一是教育体制创新活力不足。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要求相比,北京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发展的内部创新动力不足,教育体系还相对封闭,教育经费多元筹措机制尚待建立,教育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人民群众不满意、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困难。二是教育质量亟待提升,三是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四是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京华时报:北京市将如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线联平:首先,加强政府统筹和调控力度,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还要逐步完善地方公共教育服务标准,选取部分区县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提高每一所学校的质量和特色,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向纵深延伸。

  京华时报:针对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北京还会有哪些举措?

  线联平:这是北京教育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3.3万人,和本市户籍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相比,占到了1/3还多。“十二五”期间,我们会进一步提升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挖掘公办校接收潜力,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畴,使他们在首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同时,加强流动人口自办学校的建设和检查,政府将通过基本办学条件改造、经费补助、教师培训等措施,对自办校提供资助,保证其教学质量。

  京华时报:在国家教改试点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作为一个国家课题,北京也参与其中。北京会做哪些工作?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线联平:北京市将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或实验基地,在各个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我们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要避免追求功利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追求升学率,如果单一追求升学的结果,这种实验容易走偏,实验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培育新的教学理念,使这种实验有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的五年”

  陪伴打工子弟在北京长大

  代宝刚已经在北苑中学这所农村中学工作了近28个年头。五年前,他正式担任北苑中学校长,那时他并没想到,自己后来的工作会跟一个特殊群体——打工子弟有如此多的交集。

  北苑中学地处朝阳区最北端城乡接合部,曾是一所软、硬件均很落后的农村初中校。随着学校周边地区拆迁、加上来广营地区本地生源萎缩,每年通过就近入学进入该校的北京孩子人数逐年减少,但借读的外地生却越来越多。截至去年9月开学,学校14个教学班、近500名学生中,有90%都是打工子弟。

  这几年,政府采取了对打工子弟关爱的措施。代宝刚算过一笔账,2005年以前,一名打工子弟如果要想到一所公办校借读,每学期需要交纳各种费用1500元左右。2006年,北京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每学期省去了500元;去年,北京实现了包括打工子弟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全免。

  与此同时,学校也因为接收了打工子弟得到了很多政府经费支持,结合北京“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初中建设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

  不过,代宝刚和他的教师团队们也有一些无奈。受高考在原籍考试的政策限制,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都将面临走入社会还是回老家读高中的选择。

  谈及未来,代宝刚表示,虽然政府提出要控制人口,但对这些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说,既然来了,就应该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最好都能进入到公办校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现在的打工子弟很多都是从小在北京长大,老家对他们而言既遥远又陌生,如果一味按照在户籍地高考去限制他们,势必会造成新的教育问题。“政府应允许这些孩子在北京借考,然后逐步对高考户籍限制进行松绑,最终实现在京高考。”代宝刚说,这是他和学生、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灵

  有序就医体系将缓解看病难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与北京“世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院全面推行24小时服务,从四大方面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控制并降低医疗成本。

  民富论

  在明确医疗机构分类的基础上,使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各自归位。分工明确后,将在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同时,缓解目前大医院内看病难、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要点

  规划内容

  层级有序就医体系将形成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探索建立中间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及社区紧密联系的相互转诊机制和服务模式,促进形成有序医疗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立起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合作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从今年起,在社区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服务中,将把初诊预约工作由三级医院推广至二级及郊区医院,使社区转诊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90%。

  卫生部门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届时,统一的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将与患者在社区与大医院间的转诊同步,以减少重复检查花费和等待时间。

  随着通州、顺义等新型城区的发展,本市将对现有医疗资源分布进行调整,将市区内已近饱和的优质医疗资源外迁的同时,对郊区医疗机构进行合理布局。

  规划内容

  24小时便民服务全市推广

  本市将继续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山区巡诊服务等新型模式。

  目前在本市城八区社区医院试点进行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也将向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同时,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适当增设日间观察病床,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也可以使疑难重症患者在大医院得到及时救治。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强老年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一方面,在社区内增加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资源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从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方面重点增强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将加快提高康复护理服务能力。

  规划内容

  社区零差率药品目录扩大

  针对部分药品在社区买不到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将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卫生部对基层药品目录的调整,适时增加社区用药品种。

  去年,北京市卫生局对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和采购,近200家医院的逾6000种药品实现了同城同价。卫生部门表示,整体招标采购价格比以往的六组招标模式平均降了16%,预计首轮采购周期内(今明两年),将为患者节省药费逾70亿元。

  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本市有519个品种、1500个品规的社区常用药品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平均降价幅度达30.45%。

  针对市民反映的部分药品在社区买不到的情况,卫生部门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卫生部对基层药品目录的调整,适时增加社区用药品种。

  ■对话·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毛羽

  医疗机构分工明确缓解看病难

  京华时报:如何理解“打造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毛羽:就是要根据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功能和定位,按照区域格局的规划,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合理布局、有效分工与协作。即在明确医疗机构分类的基础上,使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各自归位,如社区医院就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三级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治疗疑难重症的患者,而区域医疗中心和康复、护理院则在两者之间起到枢纽作用。目前患者就诊的随意性较强,一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分工明确后,也将在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同时,缓解目前大医院内看病难、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京华时报:在吸引境外优质医疗资源来京方面,如何打造多元化办医格局?

  毛羽: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研究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创造环境吸引境外优质医疗资源落地,加强对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准入退出机制。逐步提高社会资本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有比例,促进市场竞争和市场互补。

  京华时报:患者扎堆的儿科医院,本市有何计划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毛羽:考虑到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流失较多,因此我们将从合理布局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全市医疗资源,通过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展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向综合医院流动,以缓解目前患儿集中在两家专科医院、一号难求的现状。

  京华时报:针对本市慢性病患者较多的现状,将如何提高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

  毛羽: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并继续实施好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本市将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市的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动态监测。到2015年,实现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35%和30%。

  京华时报: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卫生事件,本市将如何保障公共卫生食品安全?

  毛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实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安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处罚打击力度,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重点品种和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水平。

  ■“我的五年”

  折腾4个小时开10分钟药

  到今年6月,游世芬患类风湿就满8年了。疼痛,曾让她不能独立行走,上下楼梯时只能匍匐在爱人背上;疼痛,也让她春夏秋冬都奔波在各大医院间,寻医问药。

  被确诊为类风湿后,游世芬需要每月前往医院开药时,她才知道,医院挂号排队的难度并不亚于春运买火车票。提起第一次去协和医院拿药的经历,她仍心有余悸。游世芬说,当时她刚刚被确诊类风湿,治疗药物都是激素类的,剂量控制不好的话,不仅不能控制病情,相反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想挂个“靠谱”的专家号。 

  “接连去了三天,居然都没有挂上,大厅里满是带着铺盖席地而睡的人,足有上百号”。虽然早对大医院看病难的情况有所耳闻,但当真正融入挂号大军时,游世芬方觉得这是个体力活,自己太“轻敌”了。

  之后看病,游世芬一家基本都是全员出动,孩子和爱人各排一个挂号窗口。“只要晚几分钟到,准挂不上”,家住清河的她“往往折腾了4个多小时,只是为了10分钟的开药”。

  2008年初,游世芬所在的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她成了首批受惠者。因为病情已经稳定,仅需定期到人民医院开药,因此她只要提前一天通过转诊系统进行预约,就可在次日直接看到人民医院的专家号,“不用排队,不用等叫号,到了就看,特别方便”。

  提及今后的治疗,游世芬喜忧参半,喜的是类风湿常用的艾若华等药品已经纳入职工医保报销目录。这样一来,自己每个月的药费支出已由原来的800多元降到200元左右;忧的是社区药品中尚不包括艾若华等药品,一旦自己的病情严重了,每个月跑医院拿药着实很困难,“就希望随着社区医院的发展,更多的常用药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当被问及“十二五”的希望时,她说道。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李秋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民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