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8成受访者认为官员晋升应竞争上岗 有利能者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1日10:19  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杂志封面:竞争上岗之道 人民论坛杂志封面:竞争上岗之道

  特别策划:竞争上岗之道

  如何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可谓是一项世界级课题,古今中外的执政者都在进行不懈探索,取得了诸多经验,留下了不少困惑。作为深化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遏制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制度创新的重大突破,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与好评。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党政干部晋升应该“竞争上岗”,90.6%的受访官员有参与竞争上岗的意向。

  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换届已陆续展开,选人用人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深入探究竞争上岗之“道”,不仅是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这一机制如何完善的疑惑解答。《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指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而我们探讨的竞争上岗之“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为规律、规则,即探讨竞争上岗制度的理论支撑,并对竞争上岗实践进行理论性、规律性总结;二为方法、经验,既包括竞争上岗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也包括如何参与竞争的方法与诀窍等;三为道路、路径,即竞争上岗的路径变迁、未来走向等。

  围绕上述之“道”的方方面面,本期“特别策划”通过广泛调查,不仅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还通过采访组织部长、竞争者说、案例剖析等,深入分析探讨了竞争上岗实践当中的前沿问题,并约请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中外对比、历史借鉴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无论对竞争上岗组织者、参与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8成多受访者认为官员晋升应“竞争上岗”

  近年来,竞争上岗广泛展开,成为党政干部晋升的主要方式之一,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内部圈定”、“考试反映不了能力”、“增加单位内耗,不利于工作”等质疑声音。当前,竞争上岗存在争议的原因何在?党政干部、一般公众是如何看待竞争上岗的?又该如何完善竞争上岗机制?

  围绕这些问题,人民论坛杂志进行了广泛调查。具体分为两部分:一为网上调查,联合人民论坛网、新浪网推出网络问卷调查,截至2月26日,参与人数共计5110位;二为干部问卷,联合广东鹤山市委组织部、安徽巢湖市委组织部、江苏丹阳市委组织部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受访干部总计565人(包括记者调查采访全国各地组工干部、参与竞争上岗者72人);本次调查参与人数总计5675人(除特别注明外,文中数据为总人数)。

  82.0%的受访者认为党政干部应该“竞争上岗”

  当前,部分地方党委换届工作正在展开,竞争上岗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形式,许多德才兼备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欢迎。

  “您支持党政干部竞争上岗吗”,调查结果显示,82.0%的受访者选择“支持”。只有7.9%的受调查者选择“不支持”,而10.1%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说不清楚”。由此可见,竞争上岗这一新的选人用人制度,已经得到大部分干部与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告诉人民论坛记者,他曾参与过中央一些部门的竞争上岗工作,深切体会了这项工作在实践当中的影响力到了什么程度。据他介绍,某部委处级干部竞争上岗,报名人数已经超过该部机关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干部,尤其是副司及处一级选拔,在一些部委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可以想像,在目前晋升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主要激励手段的情况下,竞争上岗工作如此大面积的推广,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对于政府工作效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在针对党政干部的书面问卷中,“当条件符合时,您会参与竞争上岗吗”,选择“会”的受访官员达90.6%,选择“看情况”的占5.3%,选择“不会”的仅占4.1%。可见,党政干部内部对竞争上岗这一机制充满信心,参与意愿非常高。

  在采访过程中,人民论坛记者了解到,多数干部都有过参与竞争上岗的经历,虽然不少人并未如愿以偿,但大多表示通过竞争上岗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自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俊生指出,竞争上岗给符合资格要求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竞争公职的机会,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一致。相对于非竞争性选拔,竞争上岗为单位选人用人开凿了一个活水源头,为干部晋升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竞争上岗能破除哪些官场病

  “打破论资排辈,有利于能者上庸者下”、“避免暗箱操作,建立了公平竞争机制”分列第一、第二位

  针对“您认为竞争上岗能破除以下哪些官场弊病”这一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打破论资排辈,有利于能者上庸者下(22.8%)”、“避免暗箱操作,建立了公平竞争机制(17.7%)”、“拓宽了监督渠道,有利于改变官员作风(16.7%)”,可见竞争上岗对于破除各种官场弊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传统的选人用人机制下,资历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一直限制着一些有能力但年纪尚轻的干部。竞争上岗通过对能力的考评可以破除这一弊端,打破论资排辈,有利于能者上庸者下,扩大了选择的范围,也激励更多的人去努力工作。同时,竞争上岗要求对候选官员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注重考试成绩和民主测评,弱化了领导意志,建立了公平竞争机制,是中国在人才选拔和管理上开始走向民主化的一种表现。有地方干部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竞争上岗可以“拓宽监督渠道,有利于改变官员作风”。

  此外,有16.7%的受访者选择了“杜绝买官卖官,有利于反腐倡廉”这一选项,而选择“打破一言堂,避免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占到了受调查者的15.7%。概言之,竞争上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广大公务员服务民众潜能的“金钥匙”,是锻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公务员队伍的良性机制。竞争上岗既是人事制度科学发展的结果,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众望所归。

  实际效果如何,网友、干部群体评价存在差距

  认为“效果明显”的党政干部占62.3%,持同一观点的网友只占19.6%

  虽然党政干部及网友对竞争上岗这一机制广泛认同,但对竞争上岗的实践效果评价却存在着差距。针对“您认为当前官员竞争上岗的实践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网友和干部群体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网友选择“效果较差”的最多,占到了受访者的44.2%;排在第二位的是“效果一般,暴露了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等新问题”,比例为27.5%;19.6%的受访者选择了“效果明显,建立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发干部激情”;另有8.7%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

  与此相反的是,62.3%的干部群体却认为“效果明显”,选择“效果差”的只有12%。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有专家指出,竞争上岗施行以来,由于各地差异较大,全国并没有关于竞争上岗的统一细则,各地制定的竞选程序并不一致,也没有一个程序运作上的标准可以参考。因此,有的地方主观因素会在很大因素上影响官员的判断,让竞争上岗变成了形式主义,而有的地方却搞得有声有色。

  也有专家认为,网友之所以对竞争上岗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方面说明目前竞争上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对当前个别地方用人不正之风盛行的不满,以及对竞争上岗的期望过高,想通过竞争上岗打破多年来官员选拔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弊病。事实证明,竞争上岗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不可能解决用人上的所有问题。

  那么,竞争上岗本身有哪些局限?在实际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针对“以下哪些问题在当前竞争上岗中较普遍”这一问题,36.7%的网友选择“形式主义,走过场”;21.2%的网友选择“暗箱操纵竞争环节,不公开、公正”;19.3%的网友选择“敢干事、得罪人者吃亏;不干事、和稀泥者得利”;选择“拉票、随意承诺等不正当竞选行为”和 “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分别占 12.8%和5.5%。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李克章指出,组织不够严密是竞争上岗不合理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领导“暗箱”操作,群众背后互拉选票,考官之间互通情报,把竞争上岗搞得乌七八糟。有的单位领导论资排辈,认人为亲,拉帮结派,站队划线,早已内定,竞争只是形式,这样就歪曲了竞争上岗的真正涵义,因此给群众留下了“竞争上岗不过而已”的负面印象。

  除了主观因素外,客观因素也导致竞争上岗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竞争上岗是所有参与者同做一份试卷,同答一个问题,而不是着重考虑干部原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实绩,使得“埋头苦干、不善张扬的干部”往往因过于内敛、不善言辞选拔不出来。又如,竞争上岗难以做到“知人善任”。选拔领导干部,贵在知人善任。而在竞争上岗过程中,为了追求公平,从外单位请人担任考官,这些考官对应聘者毫不知情,最多知其一二,只能凭一纸考卷、一场面试定优劣,难免出现偏颇,使得“竞争”了却不一定能“择优”。

  竞争上岗机制还有哪些需要完善

  选项“规范机制,做到阳光、公开、透明”,列首位

  竞争上岗机制作为一种新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完善各个环节,使得竞争上岗落到实处。在调查中,针对“您认为竞争上岗机制还有哪些需要完善”这一问题,“规范机制,做到阳光、公开、透明”列选项首位。我们知道,很多制度出发点是很好的,但若没有公正、严格的执行,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只有做到“阳光、公开、透明”,才能达到竞争上岗的真正目的。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表示,公平性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然而,官场中潜规则的存在往往让事情变得扭曲,使得竞争上岗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杜绝官场潜规则是保证竞争上岗“阳光、公开、透明”的前提条件。

  “制定完善的制度,按制度来选人”,列第二位。有受访者指出,应该实行 “三位一体”监督机制,以期在竞争上岗过程中杜绝人为干预因素。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制定一些具体细则制度,保证竞争上岗的有效实施。如何让“能考”和“能干”一致,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这是推进竞争上岗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李逸浩 高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干部 晋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