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滇系三巨头之:护国运动中的蔡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16:05  南方人物周刊

  但后来蔡锷了解到川情紧急,而贵州内部两派斗争激烈,几次急电,命令唐继尧停止进黔,立即改道。但唐继尧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意入黔。进入贵阳后的唐继尧当然别有所图,他向贵阳城发动了突然进攻,仅一天的战斗就控制了贵阳。进城后是一次残忍的大屠杀,“无论官长士兵,恐不为己用,缴械之后,驱至东郊,悉数坑杀”。唐继尧成为了贵州省的临时都督,其政治野心开始暴露。

  护国运动中的蔡锷

  蔡锷与其老师梁启超,在政治态度上是互相影响的。“筹安会”发表成立宣言的第二天,即1915年8月15日,蔡锷就从北京搭乘晚车去天津,找到梁启超,商量了一夜,决定积极策划反对袁氏复辟。“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公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国内怀着义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借,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

  此后,蔡锷每周都要去天津与梁启超密商起义,计划在蔡锷势力比较深入的云南率先行动,一旦袁世凯称帝,就宣布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

  滇史专家谢本书说:蔡锷其人,少年稳重,重谋略,性格谨严,也能够承受误解。就在他暗中积极进行反袁秘密活动之时,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当梁启超公开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掀起讨袁舆论后,蔡锷的行踪就引起了袁世凯的密切注意。为了遮人耳目,蔡锷在北京逢人便大说梁启超的不是:“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有人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劝你先生?”蔡回答说:“书呆子哪里劝得转来,但书呆子也不会做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

  他甚至发起成立一个“讨论国是会”,公开表示“赞成君主国体”。在统率办事处,袁氏的手下执赞成帝制题目录,向蔡锷试探,蔡锷当即在“主张中国国体宜用君主制者署名”的名单上,欣然亲署“昭威将军蔡锷”几个大字。蔡当时已是名满天下,他的行动,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正是在这一时期,蔡锷开始涉足京中八大胡同妓院,对外营造出一副无所作为、耽于淫逸的形象,世传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时。

  小凤仙挟走蔡将军

  蔡锷一方面跟小凤仙打得火热,一方面回家与夫人吵闹不休,动辄摔盘砸碗,作夫妻感情破裂状,惊动了当时对蔡已有暗中监视的袁世凯,派两个手下前去劝架。袁世凯对蔡锷颇不以为然,“松坡简直和小孩子一般,怎么同女眷闹这种样儿?你两人速往排解。”

  外人愈排解,夫妻俩愈闹得凶,蔡夫人醋意盎然,借机带蔡母和孩子回湖南老家了,蔡锷毫不介怀,反要袁世凯手下代为物色佳丽。袁世凯闻言,称蔡锷为“风流将军。”没了家眷羁绊的蔡锷从此八大胡同逛得更勤了。

  为了设法逃出北京,同时不引起袁世凯对云南方面的注意,蔡锷一面向袁世凯几次上书请假治病,一面暗中策划逃跑。蔡素有旧疾,身体很差,所以治病不像借口,袁世凯半信半疑。

  解放后的1951年,小凤仙曾在沈阳向梅兰芳回忆当年蔡锷逃离北京的经过:

  袁世凯的儿子袁老三常到我屋里打茶围,打听老蔡的生活情况,和哪些人往来?老蔡来了,就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到班子里来。我问老蔡:这些混混好像冲着你来的!他笑而不答。后来有人对我说,蔡松坡是革命党,袁世凯表面上给他挂名差事,很器重他,骨子里却派人监视他,听说他还反对老袁做皇帝,你别跟他太热乎,免得受连累。我那时常听他(蔡锷)讲三国、水浒故事和做人的道理,他又教我认字看书。我觉得他这个人是正派的,在我的追问下,他吐露了真情,并郑重其事请我帮忙。我对他说:“你叫我干什么,是我办得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那时外边直嚷嚷袁世凯要当皇帝啦,老蔡常常锁着眉头不说话。有一天他对我说:“我要走了,你想办法,让我从这里脱身。”……那天我给老蔡找了一间北屋,他背向窗,面对穿衣镜,大衣、皮帽挂在衣架上,圆桌面上放着怀表,为的是可以掐钟点。老蔡坐在那里喝酒,可以从穿衣镜里看到外边的动静,我们还把窗上的纱帘去掉,换上纸卷帘,故意卷上去,这样,外边的人可以透过玻璃看见屋里的动静。老蔡估计天津的车将要开行时,出了云吉班,直奔车站。他走时,衣服仍挂在衣架上,怀表亦未拿走,侦缉队以为他去小解就会回来的。接着刘妈就把纸帘放下,外边的人弄不清屋里的人是否还在,这些都是事先布置好的……

  一捆书信助他曲线归国

  协助蔡锷出逃的另一当事人刘成禺在《洪宪纪事诗》中记下了这一传说:“当关油壁掩罗裙,女侠谁知小凤仙。缇骑九门搜索遍,美人挟走蔡将军。”得知蔡锷逃脱以后,袁世凯乃“顿足自恨,谓一生卖人,不期今乃为人所卖”。

  但袁世凯城府也很深。蔡锷1915年11月11日逃出北京,到11月下旬他事先写好的第二、三、四封先斩后奏的请假报告才送到袁世凯手中,为了对外造成蔡锷仍是自己人的印象,不至天下舆论大哗,影响称帝的进程,袁世凯对这些请假报告做出大方照批的样子,并交给《政治公报》公开刊登。而私下里,他枪毙了失职的侦探,同时派人火速赴天津,试图抓蔡锷回京。但蔡锷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蔡锷逃离北京来到天津后,暗中和梁启超作最后的密商,同时与孙中山、黄兴以及东京、上海、香港、昆明等地革命党人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一切磋商筹备妥当后,蔡锷与戴戡、陈敬铭等穿大礼服共摄一影,并宣誓“失败就战死,绝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从不争夺权力、讨厌据武自雄的蔡锷,在这番誓词中显示出了立国者的风范和胸襟。

  蔡锷很快取道日本横滨,然后让石陶均携带自己的行李去别府箱根,作就医状,并准备了事先写好的亲笔信件多封,请石每隔一日从箱根寄一封给北京袁世凯的亲信唐在礼等人,一直到蔡锷秘密到了昆明,这些信件尚未寄完!所以袁世凯最初得悉蔡锷潜赴云南时大吃一惊,无法相信,因为这些从日本发回的信件“报告他游历的状况,养病的情形。袁氏见来信笔迹一点不错,邮局的消号一号不错,不由他不信”。

  袁世凯吃惊之余,马上制定了在云南沿途设计暗杀蔡锷的行动,幸亏唐继尧早有准备,防备周全,一路保全蔡锷于12月19日到了昆明。而袁世凯已于12月12日在北京称帝。蔡锷的冒险抵滇,促成了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的首义。

  谁出征?谁留守?

  为了准备反袁护国战争,抵滇后的蔡锷主持召开了好几次军事会议,与会的都是滇军将领和革命人士。唐继尧对护国运动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在12月22日的第五次军事会议上,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39位起义者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歃血为盟。

  在会议中,谁留守,谁出征,也有过争论。蔡锷希望率兵出征,不愿留守;唐继尧表示谦让,希望远道而来的蔡留守,自己统兵出征。李烈钧认为蔡锷行辈较老,且身体有病,也劝蔡锷留守云南,但蔡始终不同意。如此“反复辩论不已……情词诚挚至于泣下”。最后会议决议维持现状,蔡出征,唐留守,“出征者为总司令,留守者为都督,公事彼此用咨文。关于停战、议和,须得内外同意”。这样,蔡锷和唐继尧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蔡锷和唐继尧在辛亥革命中有同袍之谊,但到此时,两人在思想和路线上已经出现了分歧。护国战争虽然唐继尧表面上积极支持,但出征者还未出征,留守者就开始刁难了。作为地方长官,他以“饷糈支绌”为借口,不给蔡锷的护国第一军开发费。最后还是蔡锷的总参谋长罗佩金把自己的家产押给银行,得了12万元,第一军主力才得以在1916年1月16日从昆明出发,而这已经是宣布云南独立20天以后,时间显然是相当晚了。

  他瘦得像鬼,只有眼睛还在发光

  朱德曾这样回忆他与蔡锷在反袁护国战争中的晤面:朱德遵照蔡锷预定的计划,率领革命士兵驱逐了帝制派军官,宣布起义,并全体开往昆明。到达昆明后立刻赶到蔡锷的司令部,正赶上蔡锷和参谋们开会。朱德说,当蔡锷起身向他们走去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他瘦得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上只有两眼闪闪发光,肺结核正威胁着他的生命。那时他的声音已经很微弱,我们必须很留心才能听得清。当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我低头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虽然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像把宝剑。我们坐下来,他说明了全国各地起义的计划,并且说云南必须挑起重担,等待其他各省共和派力量组织起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