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医生为体会病人痛苦自己给自己拆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5日15:54  都市快报
两位护士在宿舍一边取暖,一边吃着盒饭。 两位护士在宿舍一边取暖,一边吃着盒饭。

一位疲惫的医护人员靠在墙上休息。 一位疲惫的医护人员靠在墙上休息。

  上世纪80年代,刚分配到医院时,孙宁东的相机就派上了用场,病人康复前后对照、医院病理标本……后来,他开始把镜头聚焦手术室。

  可是,当时医院的领导并不支持。看到他挎着相机进出手术室,领导问:“你刀子开好没有?”

  孙宁东只好把相机收起来,偷偷拍,同时立下“上班不谈摄影”的规矩。

  但他对摄影的热爱从未止息。孙宁东带着他的相机,走遍全国各地。

  5年前,成了主任医师的孙宁东,重新把目光投向手术室。不仅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已可以自由进出手术室,更因为,他想用镜头,定格外科医生的酸甜苦辣。

  “我认识的许多医学泰斗,直到退休,也很少有人留下他们手术时的身影,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如何工作。”孙宁东说,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他身边。

  他注意到,外科医生的眼睛,往往十分有神,特别是做手术时,全神贯注,摄人心魄。于是,一开始拍摄以手术室为场景的照片,孙宁东首先聚焦在医生的“眼睛”上。

  透过他的镜头,你可以看到,守望着病人生命的医生们,眼神平静专注;手术到了千钧一发之际,他们也会紧张地蹙眉,或者努力睁大双眼,试图看得更仔细……头顶上的无影灯,也仿佛一双双眼睛,映照着不知疲倦的他们。

  一双低垂的双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不知能否醒来,年轻的女医护人员忍不住双手合十,默默祈福。

  2006年9月28日,孙宁东的首个影展开展,名为《火眼金睛仁者心》。

  为体会病人痛苦 自己给自己拆线

  有手术时,全神贯注;没手术时,就端着相机去别的手术室。很难看出,精神饱满的孙宁东,曾是一位肝癌患者。

  2008年9月,医院挑选一批医护人员赴南沙群岛执行任务。许多医生不愿意去,可孙宁东报了名。一来,他想给年轻医生带个好头;二来,想趁机去拍摄守礁的士兵。

  孙宁东接受了例行体检。他的爱人郭阿姨是医院B超科主任,帮丈夫拍了片子。

  “郭主任,你给我盖个合格的章呗!”孙宁东戏谑地对妻子说。

  拿到片子一看,郭阿姨的身体僵直了,一下子沉默下来。她把片子递给丈夫:“你也是搞这行的,自己看。”

  孙宁东宽慰妻子:“不就是发现个小东西嘛!”

  事实上,他很清楚,命运跟自己开了个玩笑:作为肝胆外科大夫的他,救治过无数肝癌病人,没想到自己也患上了肝癌。

  所幸,肿瘤是良性的,发现也早。9月23日,孙宁东接受了手术。

  术后,孙宁东的伤口被打上钛钉。等到要拆线时,他抚摸着伤口,忽然想到:“以前我帮病人拆线,他们疼不疼,下手会不会重了?”于是,他拿过起钉器,自己给自己拆了一回线。

  还躺在病床上时,孙宁东的一位癌症患者——74岁的王强到医院换药,意外发现孙大夫也成了病号。

  此刻,他们不再是相对的医患双方,更像是同病相怜的病友。什么也没有多说,孙宁东一边打吊针,一边为王强写药方。

  这一次,他成了被拍摄的主角——同样热爱摄影的女儿为他定格了这一瞬。

  医生也是人 也会累得趴下

  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孙宁东就重新站上手术台,回归一位普通外科大夫的工作。

  “医生也是人嘛,手术台上,他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站上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不吃不喝,想尿不能尿,以至外科医生早晨不敢多喝水;手术台上高度紧张,手术结束后突然松弛,的确感觉很累。”这是孙宁东的真实工作状态。

  这次影展期间,孙宁东发现,一组名为《又是夜深人静时》的照片,最受观众注目。

  从相片中可以看到,医疗仪器上的时间,从凌晨4:40持续到5:49,一台普通的大型手术仍未结束。而手术没结束,所有人都不能离开手术室。

  于是,两位身心疲惫的年轻医生,累瘫在手术台前。一位趴在窗台,另一位背对手术台坐着,双肘支撑在膝盖上,脑袋又支撑在双肘上,享受这难得的片刻休息。在他们背后,更多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

  孙宁东的镜头,记录了许多医护人员点滴的生活瞬间,他们也要应对平淡琐碎的生活:在简陋的宿舍,两位护士一边取暖,一边捧着盒饭,那天兴许是有高兴的事,两人就着比平时丰盛的菜肴,似乎吃得很香……

  “有幸在手术之余,我记录下了他们在手术室里的点滴故事。这些平常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用你的视觉,亲自去了解一下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感受一下他们身边所发生的……”在影展的结语,孙宁东这样写道。

  记录患者间的温情点滴

  除了关注自己的同事,孙宁东的镜头,也投向患者。

  一组名为《爱心老人》的照片,记录下来自河南农村的王新民大爷在医院的生活。

  2010年5月,年过七旬的王新民因胃癌住进空军医院。起初,他对自己的疾病有很多担忧。孙宁东指着自己的伤口,安慰道:“我得过肝癌,这种癌号称‘癌中之王’,您那个,级别最多只算个‘营长’,我都挺过来了,您怕什么呢?”

  成功实施手术后,王大爷回了老家。过了两个月,神采奕奕的他重新回到空军医院。在感谢孙宁东后,他又回到原来的病房——住院期间,王大爷和他的同室病友,也是一位癌症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想鼓励自己的那位老弟,也坚强地战胜病魔。

  孙宁东当然没有忘记捕捉这温情一刻:一双健康的手和一双蜡黄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在传递生命的能量。

  通过影像让更多人尊重理解医生

  近些年来,让孙宁东感到困惑的一点是,医院里所有医生的子女,几乎没有一个学医的。

  1999年,女儿填高考志愿时,坚决不报考医学专业,理由是,看到爸爸“太累”;而最近,孙宁东问他隔壁科室的同事,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这位同事一口回绝了,“当医生没有安全感!”

  孙宁东说,据他所知,去年,在广东省范围内,医生死于患者之手的恶性事件就有三起。医院里的医患纠纷,也曾与他近在咫尺,一言不合,医患双方爆发口角甚至肢体冲突。

  酷爱拍照的孙宁东,怎么都不愿意记录下这些“精彩”场面。

  在医院里,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医几十年来,他与任何患者都相处融洽,连口角都没有。但弥漫在同行之中的不安全感与无力感,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

  过去,他用相机记录下病人的体征数据,为的是替病人存档;现在,孙宁东发现,这些数据也有可能成为“证据”,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身边有医生遇到过,病人在医院说得好好的,后来突然‘倒打一耙’”。

  有人问孙宁东,被确诊为肝癌的那刻,他是否惧怕死亡。孙宁东回答:“既然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奉献,你的生命就是和病人的生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即便有一天你不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也会在你的病人身上得以延续。”

  而现在,对生命乐天达观的他也希望,“给医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让他们在拯救病人生命的同时,自己冒着搭上生命的风险”。

  医生这个职业,曾带给他尊严,而今的医患关系,却让他多少感到一丝无奈。他只是比从前,更停不下手中的快门。他说,要疏解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已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医患双方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以影像记录与传递,就是他的方式。

  “我不想过多地去赞赏我的同事,我只想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予他们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拯救生灵,治病救人,希望我的作品能使我们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更加亲密、彼此成为朋友。”孙宁东说,这是他透过自己的镜头,最想展现的。

  记者 黄小星

  本版图片由医生孙宁东提供

  新浪策划:当事者说之 以医生为敌的是病态社会

  相关专题:哈尔滨医生被患者砍杀

  新观察:医患沟通之路有多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医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