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回归

2012年08月31日14:55  《决策》杂志
决策杂志第8期封面 决策杂志第8期封面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杨敏   王运宝   徐浩程  晏瑾

  策划人语

  “你快回来!”这是2012年最深情的呼唤。

  面临经济一路下行压力,浙江对省外浙商高调喊话,希望游子归乡,纾解困局。

  浙商回归是个老话题,但回归成为浙江省2012年“一号工程”,不禁令人刮目相看。708个亿,是半年来省外浙商回馈家乡的一份重礼,这是资本的理性回归,还是乡情召唤下的感性行动?

  曾经秉持“无为而治”的浙江政府,以强势姿态推动“一号工程”。这是一场不以招商之名进行的招商竞争,浙江正在做的,是不出浙江就实现在全国范围招商的目的。

  “浙江人经济”正在更多地转化为“浙江经济”,浙江的GNP正在更多地转化为浙江的GDP。不得不说,这是浙江纾解自身发展之困的一出妙招。

  浙商回归,对浙江、对长三角、对中西部、乃至对整个中国来说,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涟漪?

  其对区域竞争格局的影响,目前虽不甚清晰,但可以预测的是,那些对此反应迟钝的省份,会为优质发展要素的流失付出代价。

  浙商回归,大幕初启;更多变化,已现端倪。

  浙江为什么“急”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回归,已成为600万全球浙商的流行语,同时也是浙江全省最强劲的政策主题词。

  2011年10月首届全球浙商大会上,浙江喊出了一句情意拳拳的话:“你快回来!”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早在2006年就出现在浙江省党政文件中的“回归”,上升为全浙江的“一号工程”。

  浙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决策实施浙商回归?从浙江发展态势上能找到答案吗?如果把观察的视角放大到长三角乃至宏观经济趋势,又会发现哪些深层次因素?

  浙江“下行”

  以2012年上半年来看,杭州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双双被南京超过。而在此前的10多年里,杭州一直是力压南京的。

  “浙江一路爬坡过坎走到现在,如果过去爬的是15度、20度的缓坡,那么现在面对的就是70度、80度的陡坡。”浙江省长夏宝龙的概括,恰当地表述出浙江经济面临的局势。但比爬坡更严峻的,是浙江经济的下行压力。

  日前,2012年上半年地区经济成绩单都已公布,浙江经济增速7.4%,再次低于全国水平,在省级排名中倒数第二。同时,浙江经济的三个领头羊——杭州、宁波、温州的增速分别为7.5%、7.1%、5%,全都低于全国水平。其实,这早已不是“中国经济优等生”浙江第一次面对经济尴尬。如果把视野放长到最近的10年,会更有说服力。

  本刊记者逐年梳理2002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03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高点,2004年基本延续高增长态势,但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此后虽然在2007年出现过一次上扬,但浙江经济的核心指标,尤其是体现经济竞争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都是一条下行的曲线。

  以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例,2003年增长16.6%,达到最高峰,然后一直震荡下行,2008年跌破个位数,为9.4%,2009年继续走低到6.8%。2011年与2012年上半年,仍然是延续个位数增长。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先发地区,工业发展是最大的支撑力,但10年来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个核心指标上,浙江一直表现平平。只有2003年、2004年突破20%的增速,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最低的2009年,增速只有6.2%。与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发现,10年中有5年是低于全国水平的。

  工业增加值下行,直接造成浙江的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双双趋缓。放在全国经济“第一方阵”浙江、广东、江苏、山东4省来看,“十一五”时期,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为11.9%,分别比广东、江苏、山东低0.5、1.6、1.2个百分点。相比经济总量处于第5位的河南,浙江的经济增速还低了1个百分点。

  不仅浙江全省经济下行,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样板房”的温州,也早已失去了往日风采,被媒体形容为“危城”。温州产业发展“未熟先衰”,工业空心化让温州失去抗风险能力。温州的两个同省兄弟杭州、宁波,表现也不够强劲。以最新的2012年上半年来看,杭州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双双被南京超过。而在此前的10多年里,杭州一直是力压南京的。同期,宁波也已落后于同等级别的深圳、青岛和大连,更是低于同在长三角的苏州和无锡。

  浙江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特别明显。10年中在2003年出现最高值,增长46.4%,此后一直处于增速减缓态势,最低的2008年为-11%。到2012年上半年,浙江出口增速也仅为3.2%,低于全国增速4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浙江有超过一半的月份出口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表明浙江外贸的先发优势正逐步消失。

  外需锐减、内需趋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就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但从2002年以来的苏浙两省主要经济数据比较中清晰地看到,浙江投资更不给力。

  长三角经济倾斜

  浙江为什么会在长三角经济中出现倾斜?大家普遍认为,浙江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和江苏有效投资拉动,是两方面的主因。

  由于同属长三角核心,又是中国经济的两个标兵,浙江与江苏的比较,总是在采访中被提起。从10年来苏浙两省的经济曲线上,更能说明深层次问题。

  首先是苏浙两省经济总量的变化态势。2004年,江苏的增速反超浙江,此后江苏的变化非常平稳,都处在两位数增长的区间上,没有浙江那样的起落。从总体趋势来看,浙江10年的平均增速是12.09%,同期江苏是13.29%,平均每年高出浙江1.2个百分点。虽然数字不大,但经过10年的持续累计,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江苏增速反超浙江的2004年,苏浙两省总量差距是4269.4亿元,浙江经济总量占到江苏的72.48%。到2011年时,扩大到16606.3亿元,浙江经济总量相对江苏的比例,下降为65.88%。

  其次,放在整个长三角来看,2002年,浙江占长三角沪苏浙经济总量的32.34%,江苏占44.85%;进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浙江占32.94%,江苏占45.37%;“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的2010年,浙江占长三角经济总量下降为32%,江苏则上升为47.12%。进入2011年,浙江还是占32%,江苏则继续保持上升,占到了48.7%。区域经济竞争不进则退,苏浙两省一快一慢,长三角经济出现倾斜。

  其实,不仅经济总量上浙江相比江苏的差距一直在拉大,在体现经济增长核心支撑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上,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里,江苏一直稳定地处在15%左右的增长曲线上,浙江的增速则全部落后于江苏。

  浙江为什么会在长三角经济中出现倾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中,大家普遍认为,浙江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和江苏有效投资拉动,是两方面的主因。

  先看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达和民间投资活跃,一直是“资源小省”浙江最大的优势。但今非昔比,“江苏的民营经济总量、民间投资总额、民营经济上缴税收等指标,已全面超过浙江。”在2012年1月30日召开的浙江民营经济大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浙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在弱化。在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榜单上,浙江的入围企业数量持续下降,由2006年时的203家下降至2011年的144家。”这表明浙江的上榜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了30%。  

  再看江苏的有效投资。2003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反超浙江,这一年的差距是浙江仅比江苏少了388.8亿元。此后经过9年的连续反超,到2011年时,江苏竟然比浙江多了12009.4亿元,这个差距数是2003年的31倍。不仅与江苏的差距越拉越大,相比同在中国经济第一方阵的山东、广东,浙江投资年均增长13.1%,分别低了7和4.4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核心指标是工业投资。根据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来看,从2002年到2005年,浙江连续超过江苏。2006年时,江苏才反超浙江,当年的差距是江苏比浙江仅仅多了185.2亿元。经过5年的持续发力,到2011年,江苏的工业投资相比浙江多出了8561亿元,是2006年差距数的46倍多。

  同样是在2011年,江苏工业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达到13081亿元,与浙江省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4290亿元相比,仅仅少了1209亿元。这就意味着江苏仅仅在制造业上的投资,就相当于浙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91.53%。苏浙两省的投资强度差距,清晰可见。

  对于有效投资乏力的影响,夏宝龙在浙商创业创新会议上分析说:“工业投资直接影响即期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后劲,没有一定的有效投资增幅,存量难调整,增量上不去,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就会落空。”

  那么,浙江缺钱吗?浙江投资乏力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矛盾

  浙江仅有1/3强的投资进入工业领域,而江苏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进入工业领域,工业投资中更有绝大部分是投入到制造业中。

  7月26日,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与网友面对面时分析说:“温州经济总量下滑的直接原因还是投资不足的问题,由于前些年整个温州的生产性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相对缺乏,导致后面的整个产出不足。”从数字角度来讲,本世纪前10年,温州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只有33%,低于浙江全省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0个百分点。“这样一种长期的投资不足,带来温州的生产能力和转型发展的能力欠缺。”陈德荣说。

  温州可以说是浙江10年来投资乏力的缩影。但浙江在投资总量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是一个方面,在投资结构上的差距也是日益明显。

  以2011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47%,而同年江苏省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37%,江苏省制造业投资更是占全部工业投资的95%。换句话说,浙江仅有1/3强的投资是进入工业领域的,而江苏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进入工业领域,工业投资中更有绝大部分是投入到制造业中。

  但是,浙江省近2/3投资都到哪里去了?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浙商资本就持续投入房地产、股市、基金、高利贷、担保公司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以及到省外炒作资源赚取暴利。

  这种投资方向,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浙江投资一直处在低位运行状态,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东部水平。”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徐志宏说。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里,浙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8年低于全国水平。其中,2008年下降到10.4%,直接影响到2009年浙江经济增速跌破个位数。

  由此,陈德荣认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特别是生产性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是温州在整个‘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发展工作的重点。”温州如此,浙江也是如此。但是,加大投资强度的钱从哪里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与江苏的比较分析中,会看得更清楚。10年来,江苏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的投资结构,即国企、民企、外资三分天下有其一。“浙江也曾学习江苏,努力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投资结构。”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名誉院长吕福新告诉《决策》。

  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一是国企投资总量不明显。在全国各地纷纷与央企签订合作协议的高潮中,浙江没有挤上头班车,主要是浙江能提供给央企的腾挪空间有限,比如土地问题。二是浙江利用外资也不明显。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上,江苏在2002年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上升为全国第一,而同年浙江仅有江苏的34.68%,浙江直到2010年才达到江苏2002年的水平。在2011年,浙江利用外资总量也仅占江苏总量的36.3%,相比10年前的2002年,反而下降了7.1个百分点。

  在这种投资来源结构下,吕福新分析说:“浙江引入外资和央企的实际效果没有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程度,浙江的增长靠什么?自然就是考虑浙江自身的优势。浙商资本就是浙江最大的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的回归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我认为是明智之举”。

  但资金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在其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口结构。

  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和人口结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浙江常住人口5443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万,与2000年相比,省外流入813万人,相当于流入了一个海南省(867万人),而江苏十年只增加428万人。“十五”期间,浙江年均净流入22万人左右,江苏是29.5万人;“十一五”时间,浙江年均净流入79.8万人,而江苏只有6.1万人。

  大量低素质人进来的同时,带着资本、技术的人——浙商离开浙江,这种人口“逆向”流动的格局,实际上已经直接影响到浙江的转型。“浙江目前的产业结构,吸纳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进入,不仅加剧了资源消耗,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管理问题,增加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严重制约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夏宝龙在浙商创业创新会议上分析说。

  因此,浙江决策吸引浙商回归、人才回归发展高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一是能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流入,另一方面是用产业门槛限制低素质劳动力流入。对此,夏宝龙认为:“通过这样一增一减,来优化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进而构筑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

  由此可见,在区域竞争的压力下,浙江呼唤浙商回归,可以利用浙商手中的存量资金来增加有效投入,振兴实体经济,进而也能够改变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可以说,这是浙江发展升级的需求与浙商资本的投资诉求,在“回归”上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 新闻深圳航空1架航班收到威胁信息备降武汉
  • 体育欧冠抽签-皇马曼城多特死亡之组
  • 娱乐黄贯中24日申请注册 在孩子出世前娶朱茵
  • 财经广药指加多宝员工持刀故意伤人 各执一词
  • 科技iPhone 5运营商或难有高额补贴
  • 博客南航乘务长:CZ3874空姐挨打事件(图)
  • 读书惊悚的湘西赶尸真相 日女追星梦沦为性奴
  • 教育洋大学组团来中国抢生源 高考成绩成门票
  • 育儿数十万婴儿信息遭泄露 取消奥数更拼爹?
  • 健康排毒减肥品让肠子变黑 甲状腺结节癌变吗
  • 女性极简VS复古 时尚大牌秋冬手袋风格PK
  • 尚品蝙蝠侠的新庄园 奢玩非洲野性大陆
  • 星座12星座闷骚男 测试爱情被打折了吗
  • 收藏翡翠价值判断标准 被损毁耶稣壁画引围观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中国记者质问钓鱼岛归属致美发言人尴尬
    2. 2延安致36人死车祸系因两车驾驶员违法所致
    3. 3犯罪团伙搜索公务员照片合成艳照诈骗被抓
    4. 4 北京一女子向日本大使馆投掷瓶子被问讯
    5. 5实拍男子骑车闯红灯被撞上车顶侥幸保命
    6. 6监控拍下人贩子尾随抱走男童全过程
    7. 7日媒动画演示大使座驾被截停夺旗过程
    8. 8已婚村干部致17岁少女怀孕 派人护其打胎
    9. 9女子公交上怒扇小伙耳光 称替你妈教育你
    10. 10实拍佛山飙车党深夜马路狂飙引上千人围观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