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荐书的三种形态

2013年10月24日17:44  《决策》杂志
荐书是种分享,更是种传递。 荐书是种分享,更是种传递。
20年 20书 20年 20书

  官员荐书的三种形态

  【编 者】

  从2010年开始,中宣部理论局联合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被媒体称为自上而下的“新劝学运动”背后,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书香政府的愿景和努力。

  实际上,领导干部在读什么书,是一个久被关注的话题。而除却高层推荐,不少地方官员的“自选动作”也很值得咀嚼。读什么书,不但与官员的性格特征有关,还往往透露着他们的执政思路。

  2005年,更名后的第一期《决策》杂志上有了一个崭新的栏目——书屋,我们关注着是哪些书正在影响着这批具有影响力的人。而今,有348本书在《决策》杂志的这个虚拟图书馆里,借助这些,借助更多,我们试图梳理那些官员和书的故事。

  《苦难辉煌》、《激荡三十年》、《曾国藩》、《世界是平的》……这些一度盘踞在畅销书榜单上的名字,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前缀。今年4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从读书活动5年来所推荐的百余种图书中,评选出“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以上书籍赫然在列。

  荐书是种分享,更是种传递。如果说,组织荐书更多的是营造一种学习型政党的宏观氛围,那么,当荐书的主体变为官员时,这种分享和传递就具有了很多值得咀嚼的微观意义,比如推荐者的个性特征,比如解决特定问题的有的放矢,又或者是某个时间节点的对症下药。

  本刊记者:付倩倩

  个性的显示器

  说到被官员推荐次数最多的图书,《世界是平的》一书想必是榜上有名,而论起最为推崇这本书的官员,则非汪洋莫属。

  2007年春节前夕,重庆部分市级单位负责同志读书座谈会上,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将阅读此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参会官员,一并提出了后续的检查作业,节后抽出半天时间结合重庆实际集中讨论。

  再后来,汪洋将这本书又带到了他主政的广东,在多个场合推荐给当地官员。他甚至邀请了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到广东访问,汪洋表示:“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通过阅读《世界是平的》,加深了对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对指导工作很有帮助。”

  对这本书的推崇,某种意义上成为汪洋全球化视野的有力注脚。这本以“世界正被抹平”为主要论题的专著,论述了全球化进程的最高阶段,即“个人”的全球化,而这场变革的推动力是软件和网络。作者弗里德曼应邀和汪洋见面后,曾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中给予汪洋这样的评价,“当今中国领导层中最具创新意识的思想者之一”。

  创新意识的进一步解读就是前瞻性思维。

  2011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致信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推荐了两本有关幸福的书,分别是《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他在亲笔推荐信中说:“如同民主和自由一样,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这两本荐书为汪洋“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执政理念开了一扇展示的窗口。根据有关部门的推算,江苏的经济总量将在2017年左右超越广东,面对这种步步紧逼,汪洋表示不准备打经济增长速度这个仗了,首先要把结构调整好。

  不难看出,无论是彰显全球化视野的《世界是平的》,还是体现超前思维的“幸福之书”,读书和荐书已经成为汪洋鲜明个性的显示屏,通过这些,观察者能够更为真切地读出一个多维度的官员形象。

 

  揭秘领导干部在读什么书

  本刊记者:付倩倩

  回顾一段来路有很多种视角,或宏观或微观;梳理时代变迁有很多条线索,或明朗或暗藏。20年,作为决策者的一批人在读什么书,恰为这种回顾和梳理提供了知秋一叶。

  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谈论全国解放后,干部要多读点书,善于学习新事物时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本领恐慌,说到底就是知识恐慌。

  “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读书学习就成了领导干部知识恐慌的破解之道。以此逆推,官员阶段性的阅读特征,往往与某种亟待提升的能力建设息息相关。继续延伸,这种能力建设,也可以看作时代洪流中一则独特的注脚。

  1993年,江泽民为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撰写了序言,题为《抓紧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彼时,全国范围内一轮宏大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开始初现端倪。无论是《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官员对于经济知识的渴求,暗合了经济体制变革的脉动。

  顺着这条经济变革的线索走下去,中国迎来的是与世界同步的机遇。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化的概念润物细无声。从《世界是平的》到《大数据时代》,政府官员努力与全球化踩在同一鼓点上。

  与此同时,经济改革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2002年以后,一个庞大的群体再次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李昌平发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我向总理说实话》、《向农民道歉》、《中国农民调查》对三农问题白描式的记录触目惊心。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中央一号文件重新锁定“三农”,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农业投入,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三农问题日趋严峻之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狂飙突进式推进。怎样管理城市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新课题,《细节决定成败》、《致加西亚的信》成为不少官员的案头读物。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文化,为这场新挑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关键词。

  有一点无可回避,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社会权利失衡造成的分层现象也愈发明显,孙立平的《断裂》一书为此做了阐述,而由此激化的矛盾又成为群体性事件滋生的温床。有专家提出:“有效化解复杂矛盾、整合社会资源”是新阶段领导干部最应“恶补”的知识之一。

  正如服装上的流行元素可以作为解读时代特征的标志物,官员在读什么书,也成为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一抹缩影,见微知著,那些书为那些年做了别致的诠释。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编辑:SN02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