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一下子火了。
用句互联网时髦的词,从线上火到了线下,线上各种专车红包眼花缭乱,线下则是出租车罢运引发和“专车”的大战。
近日,沈阳、南京、东阳等地接连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祥子”不拉活的原因之一就是“专车”影响收入。
继北京宣布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非法之后,广州也宣布跟进。
但交通运输部的表态更暧昧,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但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得益于出租车司机停运、各地交管部门的打击和交通运输部的回应,“专车”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媒体与网络的高频词汇。
那到底什么是“专车”?“专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专车”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据新京报报道,针对“黑车”质疑,滴滴打车软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专车”车辆均来自汽车租赁公司,目前每辆“专车”均经过人工审核,具备出租运营资格。
同时,易到打车软件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公司合作的所有“专车”均与汽车租赁公司签了合作协议,“专车”具备正规运营资质。
快的打车也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一号专车在上海合作的都是正规汽车租赁公司有营运资质的“Y”字牌车,一直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运营。在北京市场,一号专车与正规租赁公司在合同中也规定不得使用私家车挂靠形式营运。
不过,或许并不是每一辆专车都是真正的租赁公司的车。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专车”公司采用以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方式,招募私家车加入。一些本来是“黑车”的车主,也通过“挂靠”第三方租赁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变成了专车。
专车司机跟普通出租车司机相比,不用缴纳高额份子钱,公司还有很多补贴,待遇十分优厚,吸引了不少司机进驻到专车平台。
据新京报报道,“专车”司机贾师傅说,他退休后比较清闲,就跟滴滴公司合作,签了协议,把自家奥迪车变成了“专车”。滴滴公司会从专车司机的订单中抽取20%的提成。
“专车”司机张师傅说,他以前是开黑车的。去年4月开始,他自己买了一辆奥迪后,加盟了滴滴专车。他每天只开半天“专车”,但月收入也有一万多。
腾讯科技《一个司机的自白:我为什么要做专车司机》写得更明白,王先生一位朋友利用空闲时间做起了专车司机,每月大概有5000—6000元的额外收入,这直接吸引了他加入某专车公司。
王先生称,从早7点到晚11点这段高峰时间段里,公司会给每个司机发放优厚的补贴:封顶是120元。这意味着,某订单的费用是50元,公司会再补贴剩余的70元。其中专车公司和劳务公司各抽取10%,剩下的80%就是司机获得。
“趁着上班前和下班后这两段空余时间,我现在一天至少能接两单,”王先生说。节假日的时候补贴时间段还会放宽,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里的每单补贴上限都是120元。
相比于出租车,专车服务走的是“高大上”路线。专车车型不仅有大众帕萨特、君越等中高级车型,也有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型。
新京报报道,滴滴专车的一位司机说,“我们不仅提供饮水、毛巾、充电等服务,乘客上下车时,我们也要为乘客开车门。下雨天也要帮乘客撑伞,从每一个细节上,满足乘客的需求”。
高大上的服务必然伴随着高价位。据了解,一般车型的起步价多为15元,每公里价位根据车型不同而浮动。
邱女士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打出租车一般30元左右,乘专车则要五六十元,晚上11点以后会更贵。但用各种优惠券抵消后,价格还能接受”。
李小姐觉得坐专车出去和朋友聚会“倍有面儿”,同时也担心安全问题,“如果出了事故谁来负责呢?司机师傅还是叫车软件的公司?”这些疑虑让李小姐只敢在白天选择专车,晚上下班时从不敢坐“专车”。
对于专车的安全事故追责问题,滴滴打车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专车一般都是租赁公司的车辆,出现事故应该首先联系汽车租赁公司处理。
但多名专车司机称只是与滴滴公司签订合同,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专车司机白师傅表示,只能以“车”为单位来负责,专车一般也都有保险,负责赔偿;而滴滴一般不会承担安全责任。
北京青年报报道,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移动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起到了缓解出行难等积极作用,但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法律法规适用不清晰的问题,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事故保险等易引发纠纷的问题。由于私家车上保险普遍较低,与正规的运营车辆不具有可比性。一旦发生事故,乘客权益无法保障。
近日被多地交管部门连续打击的“专车”就是“黑车”吗?
北京晚报记者王军华在微信号“报一报”中,独家对话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队长、新闻发言人梁建伟,澄清了“专车”和“黑车”的关系。
梁建伟称,他并没有说过“所有的专车都是黑车”,而是“目前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查处的专车都是非法运营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黑车”。
这话说得有点绕,他的意思应该是并没有彻底否定专车,但是根据执法经验,查处的都是违规的。
梁称,正规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租车服务合法,但是汽车租赁公司是不允许提供司机的,如果连司机带车一起提供,也是违规的。
从实际运营模式看,专车都采取租赁公司车辆、聘用司机、互联网约车的方式,按梁的说法,只要干了,恐怕怎么也躲不过违规。
这对执法部门有意义,但对乘客而言,似乎没有意义,不少网友支持专车,并呼吁政府改革出租车的垄断体制。
不少专家也表示,“专车”的确是新生事物,叫车产业不应“一棍子打死”,要出台一些标准,并给予相应的市场扶持,使这个行业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
(新浪晓航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