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李济生--他把卫星轨道从千米精确到米(5)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0 15:03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组 | ||||||||||||||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这本《人早卫星精密定轨研究》几乎是每个人的必备书。而这是李济生利用他难得的一个假期,将自己毕生定轨经验的一次总结。 精密定轨,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卫星测控水平,在李济生的努力下,中国的卫星定轨精度从最初的千米级达到现在的米级。 主:那么您以前做过很多这种计算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精确这个,刚才讲到的这个精度的问题,那么在您经历过来的这个卫星的35年当中,应该是从公里,那么到现在提高到了什么样的米数呢? 李:像咱们的资源一号卫星,这样的卫星,位置误差那个到达20几米,也就是二三十米吧,位置误差达到这个精度,那么使用国外的激光测距的数据呢,那计算卫星轨道能够达到一米左右,一两米的误差。 主:那么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这种,他们已经可以达到多少厘米? 李:不同的卫星这个定轨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说一说定轨精度,那不管什么样的,主:都要求很精不管是轨道高低的计算精度都一样,不是的,这个卫星轨道越低,那么它的定轨精度就越差,因为越低,受大气阻力的影响就越大,而大气呢,变化呢有可能是不规则的地方,那么人们对它的掌握呢还不是很好,所以相对于低轨道卫星呢,一般来说定轨精度都比较低,而对高的卫星,你比如说像一千公里以上的,特别是像美国的这个GPS卫星,两万零二百公里,那么这样的卫星呢一般说轨道精度,定轨精度就比较高,也容易提高,因为它这个定轨精度除了你这个数学模型之外,还有一个测量精度的问题,像咱们我刚才说的,像咱们七八百公里的这个高度,算出来的卫星位置误差大概是二三十米,这是用咱们自己的观察设备, 主:可能那个设备就不够准。 李:对对对,你像咱们现在用的这个设备啊,测量距离的误差一般是十米到二十米,就是这么大的误差,测量速度的误差,就是测量这个卫星相对于这个设备的这个实验速度的误差是每秒五个厘米,这是咱们的测量结果,你想国外呢这个它那个测量这个速度误差呢是每秒一个毫米,甚至0.1毫米,比咱们就是要高10倍到50倍,十几倍、五十几倍,是这样的,所以咱们现在的设备测量精度还是不够的, 下节精彩:太空中的人造卫星75%为军事卫星,而它们在当今的战争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已成为人类竞争的领域。而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竞争也成为各国国力的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