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高干子弟厉善麟:一手好菜招待各国元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9 10:17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刘元 比尔·盖茨来北京后,某晚一头扎进后海边儿胡同深处的一个小院儿。他想尝尝清朝内务府大臣厉子嘉后裔的私房菜。 一间小平房,墙上挂着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所书的“厉家菜”3个大字。一张大圆桌上摆着厉家人精心烹制的黄焖鱼翅、原汁鲍鱼、京味龙虾和清汤燕菜等美味佳肴。比尔·盖茨正吃得高兴,一位白发老爷子飘然而至,操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此人就是“厉家菜”掌门人厉善麟。 “听说您是教授,教什么的?”比尔·盖茨好奇地问。 “应用数学。”老爷子朗声作答。 “我也学过数学,只学了两年,就编软件去了。” “你年轻有为呀!” “不行不行,我在数学方面不行。”比尔·盖茨连连摇头。 见比尔·盖茨如此谦虚,老爷子也谦虚一番:“我比你差多了,我电脑都不会用。” “电脑很简单,跟踩缝纫机一样。”比尔·盖茨诙谐地说。 回国后,比尔·盖茨给老爷子寄来两张《21世纪的计算》光盘。老爷子很喜欢,把光盘贴在溥杰题字的那面墙上。 老爷子的祖父厉子嘉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内务府都统,深受慈禧信任。御膳房每天的菜单都由他审批,慈禧、皇上吃的菜,他都品尝过。每次看过菜谱,他都牢记在心,回家后一一记下,晚年时整理出一套菜谱。 老爷子说:“我打小就好吃,十一二岁时,就爱进厨房跟大厨照着祖父的菜谱炒菜。”久而久之,他琢磨出了融宫廷、京味、府邸菜于一体的“厉家菜”。 “我认识他时,他的菜就做得很有名堂了。好吃不会做的人很难说会吃,要想吃出点儿名堂来,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老爷子的夫人王晓舟在一旁搭话,“他这辈子除了琢磨吃,就是念书。” 老爷子读了10年大学:辅仁大学化学系、北洋大学航空工程系、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建筑系。“文革”时退职在家呆了7年,就在后海边儿钓着鱼自学了7年数学。 “我祖父是二品官衔。要是在晚清我应该算‘高干子弟’了。”老爷子笑呵呵地称自己眼下顶多算个“没落贵族”。 虽然厨艺只是老爷子的业余爱好,但耳濡目染,这一爱好却变成了儿女们的看家本领。1984年,二女儿在烹饪大赛中摘得头名。次年,老爷子便在自家小院里经营起了“厉家菜”。想吃“厉家菜”,绝非易事,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因为,每天晚上只有一桌。 “厉家菜”的稀缺之处还在于:食客不许点菜,因烹制过程复杂,厉家人得忙活一天,才能做出一桌;没有招牌,只在小院门口挂个白底红字的小灯箱,上书:羊房胡同十一号;不做广告,厉家菜的名全靠食客们口耳相传。 当年,英国驻华大使吃过厉家菜后对老爷子说:“太好了!你不用做广告,我只要在使馆区一说,这里就推不开门了。”果然,这个毫不起眼的深巷小院,先后造访的人有: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加拿大前总理克拉克、英国前首相希思以及拳王阿里等等。杨振宁携夫人进餐后说:“厉教授,这是我第一次来,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有人来吃“厉家菜”,不仅是冲着菜来的,也是冲着老爷子的传奇身世、满腹经纶来的。 “他们都爱听我讲故事。”老爷子乐呵呵地说。他精通英语,夫人精通日语,二老珠联璧合,应付一切“老外”,几乎不在话下。 尽管“厉家菜”已蜚声中外,但老爷子并不想把买卖做大。“我这纯粹是业余爱好,省得晚上没事儿。” 开了20年,厉家菜馆的桌子由1张变成了5张,但想去吃饭仍得早早预定。 有人不解,厉家菜何以长盛不衰?对此,老爷子一言以蔽之:“现在有些做买卖的人缺乏诚信,市面上缺这些,我这里都有。我的原料一个假的没有。” 眼下,北京“厉家菜”掌勺人的位置,已传给三女儿和儿子。84岁的老爷子已不再亲自下厨。“我也就是把把关。”他说。 可远在东京和墨尔本“厉家菜”分号的把关,老爷子已鞭长莫及。掌勺人分别是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 “比您厨艺如何?”记者探问。 “好汉不提当年勇,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出于蓝胜于蓝。”老爷子妙语连珠、赞不绝口。
(编辑: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