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西柏坡(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9 10:38 人民网 | |||||||
“要考虑到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刘少奇又加了一句。
“看这里,”聂荣臻指着地图上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衔接的地方说,“这里从抗战开始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不过平山的面积很大,东边靠石家庄,西面与山西接壤。中间,或靠东一些较为合适,用不用到那一带去看看?” “去看一看吧?”刘少奇征求朱德的意见。 朱德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陪同,骑马沿滹沱河南岸逆流而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查看,一直走出30多公里到了洪子店镇,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渡过滹沱河,他们沿着北岸顺流而下。没走多远,三个人眼睛一亮,几乎同时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 农民们看看他们身上穿着的八路军的服装,高兴地说:“这个村子叫西柏坡。” 到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西柏坡的房舍不像建在平地上的村子那样集中一片,而是沿着山脚拉成一溜儿,像敌机轰炸时紧急疏散开的士兵。民房多为土木结构,一看就知道西柏坡村很富裕,要不是村东头的几间被日本鬼子烧塌了屋顶、只剩墙壁的残房,谁也看不出三年前这里经历过一场残酷的大扫荡。 三个人都看准了这个地方,潘开文绘制了一张地图,在地图边上写下几溜儿小字,列举了选中这里的理由:地理位置适中,正是大山与平原的交界处,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可通向全国各大城市,退可固守太行。 地图很快就摆在了朱德和刘少奇的桌面上。两位领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听取潘开文的汇报。 刘少奇忽然想起了什么,问潘开文:“西柏坡?是不是有个柏树传说的村子?” “少奇同志去过那儿?”潘开文感到很意外,因为他今天真的在西柏坡听到个“柏树的传说”。 “是主席讲的。我们离开陕北的那天,主席对我说:‘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吧。听说那里有个西柏坡,是个十分富饶的地方。’怎么会这么巧,你们偏偏就选了这个西柏坡!”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居然在他们临行前就提到了西柏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三人面面相觑。 刘少奇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笑笑说:“我们的战士有西柏坡的,主席一定是听战士讲了西柏坡的传说。” 考虑到此次中央工委选定的地址可能就是将来中共中央要安家的地方,刘少奇和朱德商量了一下,决定再派几个人到西柏坡认真考察一下。 第二次考察西柏坡的是安子文和廖鲁言等人。这次他们不仅查看了这一带的地理环境,还召集了由平山县委组织部长和洪子店镇的有关领导及西柏坡小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社情、民情。 座谈会上,西柏坡小区负责人阎文庭汇报当地发现了几名“国特”。安子文霍地站起来说:“一两名国民党特务算什么,中央工委大队人马一来就把他们吓跑了。我们认为你们这里不错,地理位置好,群众基础也不错。” 安子文和廖鲁言也都看上了西柏坡。至此,西柏坡终于浮出水面,站在了历史的前台。 (摘自《西柏坡传奇》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