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往事:大上海1933,太阳有幸见到萧伯纳(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3 13:00 中华读书报 | |
问题都特严肃,严肃得萧翁只能回以俏皮话,严重的时候,让人感觉老头儿一点正经也没有。 17日午后2时35分,出得孙夫人的阳光花园,萧老头儿一头钻进了宋子文的私人小车。小车在霞飞路上疾驰,屁股后面紧跟的乃是载有鲁迅的摩托车。摩托车追着小车,追到了福开森路上的叫做“世界学院”的大洋房。世界笔会中国分会要在这里欢迎萧翁,早有50余人 萧终于出现了,众人合围过来。这一围又惹出了老头儿的俏皮话,他说这就如同观看动物园里的动物,现在你们都看见了,该心满意足了罢。众人哄笑,大约又以为是讽刺。 不会说中国话的萧伯纳和不会说英国话的梅兰芳见面了。这东西方戏剧大师的碰撞,却也并未碰撞出更迷人的火花。萧先下手为强,似乎真有问题要请教梅大师: 我有一件事,不很明白。我是一个写剧本的人,知道舞台上做戏的时候,观众是需要静听的。可中国的剧场反而喜欢锣鼓齐鸣,难道中国的观众喜欢在热闹中听戏吗? 梅大师柔婉地解释说,中国的戏也有静的,譬如昆曲,自始至终不用锣鼓。又有人在一旁帮腔,称梅大师的戏便是不用锣鼓。见说到自己,梅就很自然说起了自己,说自己舞台生涯30载,对萧大师景仰已久,且素知爱尔兰人重友情,愿与萧大师做朋友。听说梅大师从艺30载,萧立即用心研究了梅的面容,赞叹说驻颜有术。至于做朋友,萧好像并不深感荣幸,居然警告梅大师当心爱尔兰人,因为他们说话是不能算数的。 又有一个又一个的人向萧翁问各色各样的问题,用鲁迅的话说,“好像翻检《大英百科全书》似的”。一个人问萧为何不吃肉而力主素食主义,萧答曰:“我不喜欢吃,便不吃,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也没有什么主义。”鲁迅肯定觉得这些问题特没劲,况且烟瘾也上来了,就溜了出来,到外面的房间过他的烟瘾去了。“笔会”的整个过程也就持续30多分钟。萧翁又坐了宋子文的小车,返回孙夫人的阳光花园。下面的时间,萧慷慨地给了记者,于是,在阳光花园的草地上,以萧为中心,中外各色记者排成半圆阵,一个接一个向他发问,将那部《大英百科全书》又翻检了若干遍。 问题都特严肃,严肃得萧翁只能回以俏皮话,严重的时候,让人感觉老头儿一点正经也没有。萧也不是没有正经的时候,但正经话早已在早上与宋庆龄的密谈中说完了。早上,孙夫人特往萧搭乘的“不列颠皇后”轮造访,登岸之前的长达4个小时里,他们一直在密谈。他们的密谈始终围绕危机的中国与红色的苏俄。萧迫切地想知道危机的中国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他问中国对日本的侵略有什么准备,问“满洲国”是一个怎样的政府,问南京政府与红军能不能成立一种联合战线来抵抗日本,甚至迫不及待地问:“苏维埃区域在哪里?有多大面积?”萧还想知道孙夫人在国民党里的地位,夫人恨恨曰:“一点没有关系。自从1927年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汉口破裂以后,我就脱离了国民党。嗣后我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又谈到如何消灭帝国主义的战争,二人都认定非战组织的会议不能真正停止战争,但孙夫人显得更为激进,她说:“真能消灭战争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消灭造成战争的资本制度。”相形之下,公认是社会主义者的萧明显落后了,他反问夫人:“但是我们不都是资本家吗?我自认有好几分是,你难道不是吗?”夫人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完全不是!”谈及苏俄的时候,萧总是赞不绝口。他向孙夫人讲述了自己前年游历苏俄的见闻和美好感受,说苏俄拥有世界上真正的自由,说斯大林是个美男子,很宽容,很谦逊,很务实,说他见到了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她活得很快乐,所谓斯大林要取消她的“列宁夫人”的头衔乃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说到这里,萧忽然问孙夫人,南京政府是否曾打算取消她的“孙中山夫人”的头衔?孙夫人笑答:“还没有。但他们很愿意。” 老头儿的心情也很好,他甚至走到了鸽棚前,想抚摸一只无知的小白鸽,只是那小东西毕竟怕人,或许更怕洋大人,扑的一声飞走了。 究竟是鲁迅老辣,关于萧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目的,鲁迅一针见血云:“他本是来玩玩的。”只是鲁迅在中国只有一个。国人无不认定,萧翁是左翼的萧翁,而左翼的萧翁一定浑身上下洋溢着政治,因而萧翁来中国就是为着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专程而来。病入膏肓的老大中国早让国人没了耐心也没了脾气,不是左翼的人也纷纷靠拢左翼,至少会向左翼投来一些敬重的目光。左翼的民权保障同盟邀请萧翁,看中的是这个老头儿正站在国际左翼阵线。萧的左翼精神不外乎两个东西,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从里到外都千疮百孔的中国急切需要的也正是这两个东西。一切都吻合得天衣无缝,这实在太让国人兴奋莫名了。只要萧翁愿意,他完全可以成为诊治中国痼疾的华佗或者扁鹊,他有的是妙手回春的能力。 就这样,萧老头儿之于国人不啻是感觉亲切,简直就是自己人了。2月18日上海《申报》的文章索性就将萧老头儿中国人化了: 这个大文豪是一个带着浓厚的中国风味的讽刺大家,除了口音与服装饮食之外,他的一言一行都不类乎机械化的欧洲人,而倒酷肖滑稽化的东方人。“萧伯纳”的译名正是这位老先生的生活与个性接近东方风味的象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燕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