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家患几多磨炼--记录中国最后的闺秀(组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28 11:20 中国妇女报 |
文/朱安平 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的次孙女,85年前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尚健在的祖父亲自为之取名“柔武”。她很喜欢这个名字,认为有女性味儿,并又兼有些韧性,几十年生活实践证实,确也符合她的性格与命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就说过,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这位张謇就是本文所记述的主人公张柔武的祖父,他是清末状元,曾积极投身立宪运动,后弃官从商经营实业,致力地方自治建设,成为一个既是两千年封建时代殿后、又是走向新社会先驱的一个极富代表性人物,这种错综复杂的属性,亦给其家庭及后裔带来深刻影响。祖父:无比敬重而又不敢接近 作为孙辈的张柔武,对于张謇这样的祖父无疑是极为敬重的,尤其是随着年龄渐长识事愈多,知道祖父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业绩恢宏、举足轻重的人物,特别倾注毕生精力筚路蓝缕在乡梓创办工业、农垦、交通、金融、通讯、水利、教育、科技、福利等一系列事业,使之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跃居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这种敬重之情愈加深厚。但在她幼时的印象里,只知祖父是整个大家庭的重要人物,很想接近但又不敢接近。 直到后来张柔武才知道,在她出生之际,已近晚年的祖父,一般常住位于南通濠河以西的另处寓所——“濠阳小筑”,因为那里环境清静,适合祖父一贯有的写日记、亲自复信、看书的习惯,同时利于祖父酝酿、考虑地方上各项企、事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张柔武与父母等家人就居住在主寓所“濠南别业”。 能直接面对面见到祖父,更多地是在逢年过节、长辈寿诞或家族聚会场合,老人家一早便回“濠南别业”来。每当这时,父、母亲便偕同她们姐弟去向祖父请安,祖父会含笑地依次地摸摸他们的头和手,轻轻地用海门口音询问“听话吗?”“去幼稚园学了些什么?”等等,随后母亲便带她们退出去。当祭祖、敬神时,都由祖父领先礼拜,继而祖母、父、母、叔辈,然后她们姐弟按年龄长幼礼拜。 张柔武印象深刻的是,平日祖父来家时,生活方面没有多大变动,一般只是准备些祖父习惯喜吃的农产品。祖父时常告诫家人要节约、要俭朴,所以当时父、叔们要见祖父时不敢身穿绸缎衣衫。 祖父去世于1926年8月24日,是年夏季气温奇高,为进一步研究通海堤岸保坍工作,祖父在巡视长江南堤时不慎受了风寒,而当地医疗条件尚差,竟恶化转为伤寒症不治而逝,全家老小悲痛无比,各地前来的悼客不绝。那时张柔武虚龄8岁,对人事似懂非懂,曾悄悄地走进大厅望着静躺在一角的祖父。 不料1966年夏天“文革”开始,以“红卫兵总部”为名的一些人打着“破四旧”的旗号,决定开挖祖父坟墓。也是8月24日这个同样的日子,凌晨4时许,市公安局有位科长通知张柔武厮守在啬园祖父棺柩旁,当建筑工人用三角吊架揭开祖父的棺柩时,她突然见到栩栩如生的祖父面容依然十分安详、闭目养神的状态,可是只瞬间便消失了,仅显骨架。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祖父逝世后的整整40年之际,竟是由自己代表全家千载难逢地又见到祖父最后一面。当时她见此奇迹十分惊异,祖父逝世时自己年方8岁,在相隔40年后得以重睹祖父容貌,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是多么有缘分与幸福! 令她永生难忘的是,当年外界一直谣传祖父棺内有大量殉葬的珍品,但是开棺后由那位科长自棺内拿出的仅有礼帽一顶、眼镜盒内装有眼镜一副,折扇一把,另有一对金属小盒,一只内装有祖父出生时的胎发球,另一只内装了祖父的一颗尽根牙。 (编辑:燕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