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风流:胡适为何屈就做东方图书馆的馆长(2)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4 15:59   书屋


  作者:范 泓

  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大量藏书中除有较为完整的中国医学、药学方面的书籍之外,存有明版书籍则亦为一大特点。这主要缘于当时义理寿所作出的一个聪明决定。在葛思德有限的资金下,义理寿认定此时“如果与中国和日本书商做宋明版书籍的搜求竞争,简直是桩绝对愚蠢的事”。于是他集中目标与资金,以搜求明版书籍,而且走的是从私人藏家那里获求的
这一捷径。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的明版书在当时已近有二万四千五百多册。在这些众多的明版书籍收藏中,虽然今天我们无法挑出哪一种来高估它们的价值,但这些书籍确实代表了中国明代印刷术的技术水平,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书籍印于景泰末年之前,且大部分是朝廷官印的各种版本的儒家经书与佛经。更有十七本加标点的佛经,是在1399年刻板印制而成,在当时也是颇为少见的。在这些明版书中,既有宫廷版、北京与金陵两个大学的版本,又有各省与地方衙门版本、私人家藏版本与商业版本等,其中印得最为精致的一本就是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所撰的《乐律全书》(1599年)。人称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全书共四十七卷,涉及律学、乐学、舞学、历学、算学等学科,汇集十五种著作而成,包括《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施官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等。文字部分约有六十万字,占全书的一半左右,其余均为乐谱和舞谱。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所刻印的许多书也在收藏之内,包括《十三经》、《十七史》等。毛晋刻本在当时影响很大,著名学者钱谦益就说过“毛氏之书走天下”这样的豪迈之语。尽管也有不少人因毛晋很少臆改宋本而称其“佞宋”,将宋本的一些错误也推到了毛本的头上,但王重民先生却认为,葛思德收藏中的若干明版书,恐怕连义理寿本人也无法知道这是全世界现存仅有的书籍之一。此外,这些明版中还有许多在当时因政治及种族等原因而遭致清朝下令焚毁的书籍,如钱谦益的书就是一例。钱氏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善本藏书家,亦为当时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不知何故,钱氏竟遭到乾隆皇帝的憎恨与丑诋。乾隆下令在任何地方只要发现钱谦益的书立当“就地焚毁”。不仅如此,钱氏为他人所写序文甚至友人之间相互来往的书札,也一律遭到查禁。在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至今藏有钱谦益于1643年所撰的文集。这一年正是明亡前夕。这本文集由那时最好的书法家缮写、最著名的艺术家刻板,被版本鉴定专家们认定为是明代最好的木刻版本之一。这部书共有一百一十卷,为当时的藏书家甘冒抄家丧命之危险而秘密收藏,保存十分完整。由此可见葛思德与义理寿等人敏锐的专业眼光。所以,有人说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家的图书馆,就不足为怪了。当时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十万册之众的中国图书,其中约有四万多册均为收藏家的“珍爱之物”。胡适先生曾先后几次翻阅王重民所编善本目录的草稿(三大本),并认真核对过王重民所确认的“善本”总数。胡适于1950年10月16日日记中这样记道:A、经部,一百四十种;B、史部(《明实录》未计),二百零九种;C、子部,四百一十一种,CM(医书),三十六种;D、集部,三百三十七种,总计:一千一百三十三种。胡适说:“Gest L.[葛思德东方书库]收有旧刻佛经几千册(折子本),我曾抽点几十函。其中最可宝贵的宋末元初‘平江路碛砂延圣寺’刻的藏经,即所谓‘碛砂藏’……”在第二天的日记中,胡适又说:“……有医书五百多种,也甚可宝贵。此等书将来都会散失了。也许我们将来还得到海外来做影片回去收藏参考呢!”1952年2月20日至4月20日,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举办过一次为时两个月的“中国书展览”,胡适为此写了《中国印书的一千年》展览序言。他认为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拥有一批不同寻常的财富,它收藏了许多记录中国和东亚印刷业发展的特质例证……三十年来,葛思德东方书库是除中国和日本外,储存收集中国印刷书籍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对中国历史、思想、文化感兴趣的研究者的需要……”胡适先生在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任上以及担任名誉馆长期间,正是他本人受到隔海大陆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时候。美国专栏作家乔治·E.索克思曾写过一篇有关胡适先生的文章,他高度称赞胡适“对现代中国之贡献可与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之贡献相媲美。他沟通了古代与当代……被人们称为‘文学革命’之父”。乔治·E.索克思与胡适在1915年曾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他认为其子胡思杜以及过去的友人对胡适在政治上的批判与谴责令人无限伤感……而此时,身在海外一隅的胡适却默默地忍受着这一些,虽然他在每周五上午才从纽约去一次普林斯顿,下午即归,但并未因其图书馆之小而感到有所失落。在胡适先生出任图书馆馆长不久,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泉井久之助先生到访。开始时,他并不知道陪同自己参观馆藏图书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参观行将结束时,胡适无意中说起自己也认识京都大学的一些人,泉井久之助急忙请教这位陪同者之大名,听后大为惊讶,直称自己在少年时代就听说过“胡适之”这个名字,“不意在此相会”。这时,校方来人催他走,泉井久之助不肯离去,非要与胡适先生长谈不可。胡适只好将自己在纽约的住址留给了他,泉井久之助这才怏怏而去。或许,在泉井久之助看来,以胡适先生这样高的学术地位,屈就一个小型图书馆馆长的职位,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后来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的发展和实际产生的效果,实可证明胡适先生确实是一位具有深邃目光的文化先哲。1975年1月,陈纪滢为了让自己在美国的小儿庭标“比一般人先有机会一亲祖国文物,让他看看惟一的中国医书图书馆、罕有的中国图书”,特意带着他再度访问了葛思德东方图书馆。这时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藏图书已达到了二十九万册,包括大陆新印的医书与亚洲各国近年来的出版物,“更由于善本书之丰富,保藏的整洁与利用之充分,在国外图书馆中也堪称独步”。正是由于童世纲等人自始至终“遵循胡先生的谆嘱,单独挑起这副担子,埋首经营,多方计划”,才使得这个图书馆能够由中国人自己来经营,“免于走入歧途”。陈纪滢深有感慨地说:“我还没有听说过海外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图书馆,把中国所有的医学书籍,都搜罗在一块儿,而蔚成全世界惟一完整的中国医书图书馆。因为书虽然来自中国,而中国却没有把它收集在一起成立一个图书馆!”在这之前,陈纪滢曾根据胡适先生原著编译出版了一本《普林斯顿葛思德东方收藏》的小册子,“以期介绍该馆收藏于国人”。其实又何止是“国人”呢?胡适先生当年正是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在长时间继续经营,不但方向要正确,而且要至少有一位耐心的人来领导,才能成功”(陈纪滢语)这一远大前景,才毅然决然地先挑起了这副开创的重担,“以奠定基础”,再光大发扬之。在当时,确有一些胡适的老朋友对此不甚理解,认为这与胡适先生崇高的学术地位实不相称。但陈纪滢却认为其中有四个方面为人们所忽略:“第一,大家以国内一图书馆的地位衡量这个图书馆;第二,大家过分轻视一个图书馆馆长的使命;第三,谁也没有想到‘葛思德图书馆’的特性;第四,谁也没有想到胡先生的苦心……”胡适先生后来不再做这个图书馆的馆长,尽管有着一些客观上的具体原因,但陈纪滢的这一番分析则不无道理。所以,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胡适因其“经济拮据”而出任该职,固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较之他心中的那个“远大理想和目标”,则未免有点过于“简约”了。正因为如此,普林斯顿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即便如时人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收藏家的图书馆”,且规模也不算大,但确实在它的所有书籍收藏之中,除“中国与日本之外,截止到今天,还没有图书馆可跟它匹配,这是葛思德收藏的骄傲与价值”而这一切,莫不与胡适先生的“高瞻远瞩”以及“薪火相传”的文化人心态相关联,可谓功莫大焉。事实上,就如同普林斯顿这个面积不到十平方公里的小镇一样,在一般的全美地图上,有时甚至没有标出这个小镇的名字,然而“普林斯顿”却是一个名满天下的文化教育重镇。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正因为早年得益于胡适先生(包括王重民先生)生前所倾注的几多心血,以及后继者们苦心求发展,数十年如一日的“埋首经营”,才所获得了如此不同的凡响和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哲人们殚精竭虑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金针度人”的热切期望,却不是一两句话就可说尽的……

  (编辑:独孤)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