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张学良生前为何没有回到祖国大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31 16:16 北京日报 | |
近年来,在张学良研究热中出版的相关书籍中,关于张学良生前为何未回祖国大陆之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 张学良生前为什么要远离台湾,不回大陆,最终陨落夏威夷呢?对此,张友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撰文指出,这是不少朋友、同仁,多次向我提及的问题,以求合情合理的答复。我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愿谈谈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分析。 1、政治期望落差所致 1996年,台湾研究张学良的著名专家郭冠英在寄给我的一篇文章中称:至于他(张学良)为什么没有回大陆,这也不是他什么忏悔,……想要他回去的是东北的家乡父老,共产党欢迎。他不想也不可能得到什么利益,事情过去60年了,国共关系早变了,国民党的高层,不管主流非主流派,都不反对他回去,但他反而在一些私人的考虑下,不愿踏上归途。他就像孙悟空,把天捅了个大窟窿,给压在五行山下,待真得自由,竟仍在外流连而不回花果山去看看。 张学良的近乡情怯也有个过程,他本来“想极了”(张自语)回东北,这是人之常情,但因长久政治禁锢带来的敏感,他又刻意宣称希望不涉政治意义,结果反使这种政治禅机把他给弄乱了。他其实很在乎政治意义,他在90大寿时说:“国家有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他实在是开殿待主,希望为中国尽点伏枥之功。但由于他那个政治形象与台湾的政治发展已脱了节,新当局(指李登辉)对他示好,不过是恩显开明,也有清算“老店”(标榜与蒋氏父子有别)的意味。至于张学良代表的中国意义,是被“新店”所欲扬弃隐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的远走国外和蒋的归葬无门有着相同的历史境遇,因为一般的平民百姓可以落叶归根,蒋张这两个中国的代表则只能认主归宗(即都主张反对“台独”)。不如此,就与其一生的历史道路相矛盾,甚至对其名节也有逆反效果。而张学良因为长久禁在蒋家后宫,包围在一批难养之辈中,其对政治的隔阂是难免的,因此一旦出山,就诸多混乱且不适应。他本对自己的政治能量还有一定期许,对新升明月尚有期待,但后来发现那月光反射的竟是东邻烈日,他感到迷惑了。台湾的政治他不懂,台湾的政治也不要他,他只有远离是非之地,到海外去独善其身了。 只从中原大战后,张学良的命运就与蒋介石拴在一起,他成了蒋家的一分子,当蒋家在台湾凋零殆尽之后,他也只有步上蒋夫人去国一途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阻张成行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加上(对新主)政治期望落差所致。 2、政治环境的干扰 张学良常说,他是远离政治漩涡的“闲云野鹤”,“采菊东篱”的老翁,没有特权的普通人。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政治,他是位国内外一直关注的政治人物。他是改写中国与世界历史的民族英雄而被蒋介石长期幽禁的“囚徒”(国民党方面则说是“爱护”、“监护”)。幽禁期间,他矢志不渝,非常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自由”之后,仍然表示,只要国家需要,他将像年轻时一样尽心尽力;他对日本NHK记者谈话的真正目的,是愿意跟日本青年说几句话。要多想想日本过去的错处,不要再想日本过去的威风。希望日本,不但是青年,尤其是负责任的人,要牢记历史教训,既不搞军事侵略,也不搞经济侵略,要讲“恕道”,不要“霸道”,要真诚平等地与人家合作,要帮助人家,其实,帮助人家,也是帮助你自己。 1991年3月29日,张学良委托其老部下、原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明光发来电传:“汉公极愿见见你和明复,谈谈玉衡基金会及统一问题,请即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阎宝航,字玉衡,是张学良的挚友。是张把阎推荐到蒋介石那里做事,时为秘密共产党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阎明复和阎明光为阎宝航的儿子、女儿。明复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同年6月4日,张学良在美国与吕正操将军会晤时,说他愿意保留其特殊身份,一旦两岸需要他做什么,他甘心情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尽力;并答应将中共中央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原原本本地告诉李登辉,为两岸传递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