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李立三没当上党主席全因当面顶撞斯大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6 13:00 新闻午报 | |
作者:李思慎 在中共召开“六大”期间,瞿秋白、李立三等到莫斯科以后,对中国革命的动力、性质、形势等问题争论不清。他们先找布哈林谈话,没有解决问题,他们又要求见斯大林。斯大林在6月17日以前,即大会开幕以前会见了瞿秋白、李立三、周恩来、邓中夏、苏兆征、向忠发等中共领导人。斯大林在莫斯科市内一座大楼里,花了14个小时,耐心听取了中国同志 对中国的革命问题,他指出:动力不能决定任务,不能把动力和任务混同起来。主要谈了两点:一是关于革命的性质问题。他说,中国当前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以俄国的“二月革命”为例作了说明。 二是关于当前中国革命的形势问题。斯大林认为,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两个高潮之间,即处于低潮,但正在走向高潮。李立三当即表示不能同意斯大林的说法,坚持说现在还是处于高潮,并论证说,现在中国各地都在不断发生工农斗争,革命形势还是好的。斯大林用红铅笔在纸上画了几条曲线,然后又在曲线的最低处画了一些小点点,不耐烦地反驳道:即使革命处于低潮,也会溅起几朵小小的浪花,切莫把这些浪花看成是高潮。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多数与会者心悦诚服,也给了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共负责人很大启发。 斯大林又把李立三找去,就当时国际形势、中国革命形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李立三对斯大林的一些看法和主张,当面就表示不能完全赞同。两人看法不一致,甚至引起争论。为此,斯大林把记录员都赶走了。李立三认为,如果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阶段美国会采取观望态度,最后将会出现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局面。斯大林不同意李立三的观点,谈话不欢而散。告别时,斯大林对李立三说:“我见过很多人,像你这样聪明而有见解、敢于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人,我还是第一次遇见。”表面上对李立三大加称赞。 当时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国的政党极为关注,他本意是想通过个别谈话进行考察摸底,物色他在中国党内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人物。斯大林对李立三是寄予厚望的,但最终选上了适合他口味的、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向忠发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总书记),成为继陈独秀、瞿秋白之后,中共历史上第三位最高的领导。李立三只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是他当面顶撞斯大林的结果。 摘自《李立三红色传奇》,李思慎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编辑:燕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