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高尔基为何不愿意给斯大林写传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23 11:18 新浪文化 | |
作者:王成军 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玛拉亚·尼基茨卡亚大街6号豪宅的高尔基遇到了两难问题:一方面,在斯大林的有心关照和人民的自发崇拜下,他得到了几乎俄罗斯有史以来作家所能够得到的荣誉。他从小在那里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的城市如今改称高尔基市了。“今天,我写信封第一次以高尔基取代了下诺戈罗德,这很别扭,也不太舒服。”尽管高尔基很不情愿很不舒服 但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却困扰着高尔基:斯大林希望他这位最富盛名的苏联作家写一本《斯大林传》。斯大林心中最明白不过了,如果高尔基能够给自己立传,那对提高我斯大林在国内外的领袖威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何况高尔基已经给列宁写出了一部出色的传记。那是1924年2月4日,仅仅离列宁逝世不到一个月,《列宁》回忆录就完稿了。4月《消息报》刊登了回忆录片断。六月中旬定稿。《列宁》一书虽不足4万字,但是高尔基却写出了列宁“一个空前未有的历史人物,一个用大写字母起头的‘人’”。于是,斯大林通过国家出版局局长哈拉托夫写信给高尔基希望高尔基写出一部同样的传记来。当然,高尔基一开始是欣然接受的。是的,从个人私交来看,斯大林比不过列宁。十月革命以前,高尔基与列宁早成知己,而与斯大林没有正式交往。但是高尔基并不反对给斯大林立传。高尔基事实上非常明白,传记是他所擅长的文体之一。他的《母亲》,尤其是正在创作的《克里姆·萨姆金》“则思想偏执,形式呆板。必须看到,他在写作自传时更加游刃有余。 他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其力量和真诚被公认为一部持久的、甚至可能是不朽的作品。”(特洛亚《高尔基传》223页。)然而在研究大量传记资料后,高尔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尤其是目睹近年来斯大林的诸多非正义的排除异己的行为,高尔基,这位走遍俄罗斯大地的自由战士。暗暗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以拖延术来达到不给斯大林树碑立传的目的。前契卡人员奥尔洛夫在《斯大林肃反秘史》一书中对此有一段详细的描述:有一天,我正在阿格拉诺夫的办公室里,波格列宾斯基突然闯了进来。他就是那个因创办了两个劳改释放犯就业公社而闻名全国的老契卡,他同高尔基有着特别深厚的友谊。波格列宾斯基告诉我们,他刚从郊外的高尔基别墅回来。“有人把整个事情都弄垮啦,”他抱怨道,“无论我怎样劝高尔基,他总是一味地回避写书的事情。”阿格拉诺夫也同意他的看法,认为肯定有人“把整个事情都弄垮了”。 实际上,这只能怪斯大林和内务部的头头们对高尔基太缺乏了解,估计太不足了。高尔基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天真、幼稚。文学家的犀利的目光,使他逐渐洞察了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他了解俄罗斯人民,可以像看一本翻开的书一样,从人们的脸上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那些使他们不安和慌乱的东西。工人们那一张张因吃不饱而削瘦蜡黄的脸庞,铁路上那一列列押送“富农”去西伯利亚的棚车(它们不时出现在高尔基那豪华的包厢的窗户外面),都使高尔基意识到:在斯大林那虚假的社会主义招牌后面,到处是饥饿、奴役和野蛮的专制。最使高尔基痛心疾首的,还是那股越演越烈的围剿老布尔什维克的浪潮。许多被迫害的老党员,早在革命前就同高尔基结下了深情厚谊。一九三二年,他因自己素来敬重的加米涅夫被捕而感到极度的不安和不解,并把这一看法告诉了亚果达。斯大林听说后,为了打消这位名作家的疑虑,赶紧下令放人,让加米涅夫回莫斯科。据我所知,由于高尔基的干预,还有几个老布尔什维克也免去了被继续监禁或流放之苦。但作家却并没因此而感到欣慰,他知道,还有许多老党员,过去他受沙皇的折磨,现在又遭到斯大林的迫害,对此,他实在不能容忍。他经常找到亚果达、叶努启则或其他有权有势的人物,发泄自己的指责,表示自己对斯大林越来越感到失望和不满。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年间,有大批反对派成员被捕,而官方对此却一字不提。有一天,高尔基外出散步,碰见一位陌生妇女,经过交谈后得知,这妇女的丈夫,是他革命前就认识的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妇女请求高尔基帮帮忙,因为她和患有骨结核的女儿正受到被驱逐出莫斯科的威胁。高尔基追问起驱逐的原因,才知道她丈夫早就被判了五年刑,现已在集中营里服刑满两年。高尔基立即行动起来。他先给亚果达打电话,后者回答说,没有中央指令,内务部无权放人。高尔基又找到叶努启则,后者便去请示斯大林。这一次,斯大林却不愿再“开恩”了:他早就因高尔基三番四次地替反对派成员求情而憋了一肚子气。他只同意不再驱逐那位妇女及其女儿,坚决拒绝有关提前释放其丈夫的请求。 高尔基与斯大林之间,关系日趋紧张,到一九三四年初,大概连斯大林本人都已意识到,他朝思暮想的书是不可能问世了。 是的,直至高尔基1936年6月18日逝世,他一直以种种理由来敷衍给斯大林立传之事。其实,晚年的高尔基在表面的辉煌下,内心是极度痛苦的。罗曼·罗兰敏锐看出了高尔基的“孤独”:“他十分孤独,我几乎从没有看到他一个人独处!我觉得,倘若我们两人单独呆在一起(而且没有语言这道障碍),他可能会抱住我,一言不发地哭很久”(《苏联旅行日记》)高尔基,这位曾经在暴风雨中呼唤崇高的“海燕”,用他的反抗与传记文学的正义,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符号。人们传说高尔基之死是出于斯大林的谋杀,如果此说成立,那不给斯大林写传记就可能是原因之一了。 编辑: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