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代电影女演员王汉伦
伴随着清皇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这100年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历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开拓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历史阶段的百年路程。
·开篇 艰难的孕育期
自清末1905年至新中国建立前1948年的45年中,以无声默片和有声黑白片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艺术处于开拓时期即孕育期。那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封闭落后、外强入侵、战乱频繁、满目疮夷,中国电影显得稚嫩病弱,但第一代正直爱国的电影工作者顽强努力地以30年代和40年代大都市上海为主要基地,创作出了系列优秀作品。值得回忆的代表成就有如《神女》、《春蚕》、《压岁钱》、《渔光曲》、《迷途的羔羊》、《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等一批优秀佳片……
·中篇 渐入佳境
我们再看看岁月的蒙太奇,当记忆跳跃到共和国成立之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17年间,我们眼前的中国电影正如从无声黑白片向有声彩色片过渡那样渐渐丰富多彩了起来。中国电影进入了成长期。在第二代有觉悟、有理想、有激情的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出了如《白毛女》、《上甘岭》、《李时珍》、《林则徐》、《聂耳》、《董存瑞》、《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李双双》等等那样一批经典杰作,成为那一历史阶段的业绩丰碑……
·转折篇 走向成熟
四人帮被粉碎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转折点的1979年至今,随着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带动了经济的大飞跃、政治的大变革、文化的大进步,以声、光、影现代化彩色片与更加大众化、现代化的电视艺术片结伴同行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跨入了成熟时期。新时期的中国影视艺术开始向市场化转变运作,各门类创作队伍全面壮大,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全面开放,生产经营向世界潮流靠拢,加之全球电脑信息化传播方式的擂鼓助威,推动着第三代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如《小花》、《泪痕》、《庐山恋》、《喜盈门》、《芙蓉镇》、《牧马人》、《黄土地》、《红高粱》等等一大批传世精品,成为这阶段的丰硕成果。 >>全文 [评论]
·上海对中国电影贡献的N个“第一” ·中国电影消费重镇上海的100年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