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揭秘:收回外国兵营 冻结美国资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9 17:40 新闻午报 | |
作者:徐京利 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跌宕起伏的外交斗争,当一切成为过去,外交档案作为历史的沉淀,将昨天的故事尘封进一个个案卷。2004年1月,外交部宣布部分外交档案向社会开放,历史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重新撩动起人们的心弦。本书利用解密外交档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建国初期外交风云的历史画卷。 一张布告吓坏洋人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入城仪式,威武的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列队通过东交民巷,五十多年来中国军队终于第一次踏上这片距离紫禁城咫尺之遥的土地,一段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才算结束。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外交部决定自1950年1月开始,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实施接收行动。1950年1月6日上午,各方人员在北京市军管会召开联席会议,对征用行动进行具体部署。大家研究制定了应对措施和“先礼后兵”的行动方针,决定分成四个行动小组,每组四个人,两个人负责跟他们交涉,一个联络,一个拍照。先来文的,通过布告和命令,先通知对方限期交出兵营,如果对方拒绝执行的话,就实施强制征用。 1950年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布告张贴到了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原美、英、法、荷等国领事馆门前。 当时,一些外国兵营里马上采取措施,有的加固了门窗,有的干脆用沙袋、杂物之类把大门给顶了起来。其实,连他们自己也清楚,这一切毫无用处,不过是给自己一个精神上的安慰罢了。 就在布告贴出去不久,外交部得到消息,英国政府于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这个新的情况,中央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决定暂缓征用英国兵营。于是,军管会又派人把已经张贴在英国原领事馆门前的布告揭了下来。 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一直认为英国与美国不同,英国人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公然支持国民党剿灭共产党,跟中国人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的“深仇大恨”,人民政府应该不会像对待美国人那样对待他们。正因为是这么想的,所以,当美国等国的前领事心情沉重,随时准备着被人民政府从东交民巷给赶走的时候,英国前领事高来含却像没事人一样,还张罗着要修缮兵营的房子,做着长期住下去的打算。 1月6日下午,高来含听说门外贴了布告,又茫然又惊慌,赶快派人出去察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英国“领事馆”的中国籍雇员已经下班走了,高来含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大致明白了布告的内容,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他显然事先得知了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的事情,而就在此时,布告贴到了门上,弄得他是一头雾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在着急的时候,有手下进来报告,说门上的布告又被军管会的人给揭走了。 高来含赶紧让他快去美、法、荷等国“领事馆”和兵营前看看,看贴在那里的布告揭了没有。 手下人赶紧跑出去,不一会儿回来报告:其他各处的布告都还贴在那里。 高来含一听,顿时松了口气,连声说:“没关系了,没关系了,这是中英和好的表现。” 同高来含相比,美国前“总领事”柯乐博的心情就没这么轻松了。他看到布告后也感到非常紧张。他一面立即派人将布告译成英文,急电美国国务院,一面打电话给英、法、荷、比、意五国的前领事,邀他们次日碰头,共谋对策。 1月7日一大早,英国前领事高来含、法国前领事伯亚乐、荷兰前领事费渊、比利时前领事马蓝阁,以及意大利前领事梅尔凯匆匆驱车来到美国“领事馆”,参加柯乐博主持召开的秘密会议。 这些人个个忧心忡忡的样子。大家落座之后,柯乐博先发言,他希望各位采取一致行动,共同抵制军管会的命令,拒不交出兵营。 但是,令他感到失望的是,各位前领事神情沮丧,态度消沉,信心不足,对他的建议反应消极。几个人好半天也没商量出个名堂。 最后,高来含干脆以没有接到军管会的正式通知为由,提前退场,一走了之,这让柯乐博感到非常尴尬。 第二天,柯乐博再次邀请各位前领事到他家开会,进一步商量对策,各家的回应更加冷淡,除了法、意两位“领事”如约前来以外,其他人连面也没露。柯乐博急得直瞪眼。 美国人想赖着不走 就在柯乐博他们频繁接触,却又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市军管会又向他们发出了五○七号命令,令他们立即指派专人负责,按期腾交兵营,不得延误。 柯乐博并不死心。起草了一封致北京市军管会主任聂荣臻的信,试图以帝国主义与旧中国所签订的条约,从所谓“法理上”向人民政府“据理力争”。 信的抬头本来是给北京市军管会主任聂荣臻的,但写好之后,柯乐博觉得作为“外交人员”,同军管会谈条约等外交问题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又将台头改为致周恩来外长。 1月9日一早,柯乐博匆匆将函送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转达美国政府对我收回兵营的态度。美国人的抗议是预料之中的事,我们已经事先做好了应对方案。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收到柯乐博的函之后,立即告诉他:中美没有外交关系,柯乐博他作为普通外国侨民,没有资格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表明态度。外事处随即把信函给他退了回去。 柯乐博赶紧向美国国务院请示下一步的对策。美国国务院指示柯乐博继续对抗军管会的命令。柯乐博于是在1月13日再次写信给周恩来外长。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回柯乐博学乖了,他电请美国国务院,建议利用英国人正就建交问题同人民政府接洽的机会,由美国政府出面,请英国政府从中斡旋,代美国把此信递交过去。 美国国务院接受了柯乐博的建议,马上照会英国政府,请求帮助。英国政府接到美国政府的请求后,随即电示高来含出面同人民政府接洽。随即,高来含给外交部打电话,以谈有关建交问题为由,请求拜会外交部欧洲和非洲司司长宦乡。 在同宦乡会见时,高来含把柯乐博的信递了上来,表示:“我已接受英国政府之命,在一个问题上作一次美国政府的代言人,仅仅是代言人而已,并无其他任何用意。” (编辑:燕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