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每周一书:《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9:52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雷思温

  编者按:《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推荐这本旧书的新中译本的目的在于:其一,本书能让我们了解美国中产阶级兴起与该阶层变化的历史;其二,它能校正国人对中产阶级种种不正确的估量,起码打消人们对中产阶级成长和作用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水准与社会地位可以称为“中产阶级”?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中产阶级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一方面中国未来的8到10年被称为中产者发展的黄金时段,中产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而另一方面却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归为这一行列。中产阶级英文为middle class,也许是中产阶级的“产”字影响了许多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在英文中它仅仅指介于富翁和贫民之间的社会集体,并不意味着“大款”和“富人”。尽管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曾把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到50万元人民币之间定为中产家庭的标准,也就是说,家庭成员每月总收入只要达到5千元就可以称为中产,但仍有许多人,包括收入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并不认同这个标准。

  值得参考的一段美国历史

  也许是我们过分

神话了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美国社会学巨擘莱特·米尔斯的眼里,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黄金旅程,相反,现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美国人心目中特立独行的个体的消失和凡夫俗子的大量涌现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作为米尔斯的代表作和成名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这本书很难说是在赞扬中产阶级还是在贬低中产阶级。和托克维尔对现代社会不断民主化的观察相同,米尔斯对他所创造的“白领”这一概念也充满了矛盾的看法。也许正是这种矛盾才真正有助于后发国家深入理解中产阶级这一概念。

  对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来说,美国最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并不是当下,而是米尔斯在书中所分析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之中,美国的老式中产阶级伴随着农村的大面积减少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白领阶层。而这一过程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从农场主到白领

  19世纪的美国老式中产阶级远没有今天的中产者这般时尚,农场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们的形象。南北战争的爆发使工业化深入美国的各个角落。南方种植园的包工头们被日益边缘化,轰鸣的机器与汽车吞噬了宁静的农场。老式中产阶级从农场主逐渐演变成工业化早期的工业首领。19世纪的中产阶级不但是出色的管理者和商人,同时还身怀一技之长,是工业技术专家。同时那些小业主们也并没有被大资本家们全部淘汰,而是竭力保持着相应的自我平衡。

  在19世纪早期,大约八成的从业人口是自雇型企业家,他们属于老式中产阶级,而到了1940年,这些人只占到从业人口的一成,剩下的人大部分靠给少数人打工而谋生,这些人便是崛起的新式中产阶级,也就是俗称的“白领”。这一概念并不意味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和薪水,相反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为少数大资本家和企业家卖命的打工仔。新式中产阶级的大多数属于中低层收入群体,他们并非来自同一社会层面,而是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中。

  到米尔斯写作此书时,白领作为新式中产阶级已经占到了美国从业人口的一半。老式中产阶级的职业多为农场主和商人,而新式中产阶级则多位管理者、工薪阶层、销售人员和办公室人员。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指这种新式中产阶级,他们依附于庞大的工作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靠知识与技术领取稳定且丰厚的薪水。自上世纪40年代起,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而美国在近一百年之中两代中产阶级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对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新中产阶级:焦虑、风险与责任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中产阶级工作伦理的探讨在白领那里恐怕并不准确了。米尔斯指出,与老式中产阶级的工作狂们不同,新式中产阶级对闲暇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对工作的热情。娱乐业的高速发达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随着新式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再像老式中产阶级那么显赫了。米尔斯将这种现象称为白领阶层“社会地位的无产阶级化”。这也同时使得中产阶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充满了恐慌。同样,老式中产阶级多为子承父业,生活稳定,而新式中产阶级是通过公开的社会竞争而找到工作的。目前中国日益紧张的就业市场足以说明这一点。这些新式中产阶级时刻对自己的前途与成功充满焦虑感,米尔斯的这一观察在中国得到印证。日前对中国中产者的调查表明,他们普遍充满焦虑意识,生怕自己一觉醒来已不再是中产。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如何赢得更大的成功,而是滑落到贫困线以下的底层群体。

  米尔斯的这本名著并不是一本为中产阶级歌功颂德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人对中产者这一概念普遍充满理解上的误区。人们往往以为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声名显赫是中产的标志,而事实上中产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国人往往把美国历史上的老式中产阶级当作中产的标志,而米尔斯令人信服的表明,以白领阶层为代表的新式中产阶级并没有那么多的掌声与成功,相反倒时刻处于紧张的竞争压力之中。也许我们应该借此重新审视中产者的真正含义。成为一名中产者并不困难,同时也并不轻松。这一身份不但意味着不低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更充满了不可测的风险与责任。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