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女子只身赴亚洲唯一穴居部落义务支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09:07 中国青年杂志

  这是一个结穴而居、挖坑为灶的穴居部落。经国家旅游局考证,是亚洲现存唯一的穴居部落。它位于海拔1800米的大山之中,在一个230米深的洞穴里,居住着19户、87口苗族人。河南三门峡市一个寻常女子,瞒着家人只身来到这里义务支教,与部落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老槐

  走进大山深处的“穴居部落”

  往往是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插曲,成就了一个人生命中的大故事。

  2003年5月3日,央视西部频道播出一部纪实专题片,片中讲述了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中洞苗寨的故事,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大山洞,驻有一支以穴居为生活方式的苗族部落,山洞里不通电不通路,内有一所小学,学校没教室,房子是借的,课桌是用玉米秆捆扎成的垛子。

  经国家旅游局考证,中洞苗寨是目前亚洲现存最后一个“穴居部落”。

  就是这样一个电视片断,改变了一个姑娘的人生航道。她就是秦岭金矿职工

医院的化验员王东灵。

  王东灵,1973年12月出生在河南三门峡市一个干部家庭,1993年,从三门峡市卫校医士班毕业,被分配在秦岭金矿职工医院工作,此后,十多年的日子平静如水。

  那天,她休假在家,不经意间打开电视,很快便被吸引住了——

  王东灵还从专题片中看到:洞里的小学有两个年级,40多名学生,两名教师。孩子们时常举行不熟练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是一双双天真无邪、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

  专题片深深震撼了王东灵。同一片蓝天下,竟还有一个结穴而居、挖坑为灶的穴居部落,令人难以置信。王东灵暗暗打定主意,到那里去看看。

  凭着看电视时记下的“紫云”字样,王东灵从地图上查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部的安顺。她立即给中洞小学的杨校长写了一封信,说去那里做一名老师,传播一点知识,不要报酬。

  不到一个月,王东灵收到了校长的回信,证实现实与电视纪录片中一模一样。同时,校长提醒王东灵,中洞的条件非常艰苦,劝她慎重考虑。王东灵反而坚定了信心。

  2003年8月20日,王东灵向单位请了半年长假,代价是工资停发,每月还要向单位补交20元的社会统筹金。她没有将打算告诉单位,也没有告诉家里。一星期后,王东灵取出全部积蓄,又向同学借了些钱,乘火车从西安经成都赶赴贵阳。临走前,她交给侄子一封信,叮嘱道:“姑姑到达紫云县,电话联系后,方可把信交给爷爷奶奶。”

  弯弯曲曲的山路,重重叠叠的大山,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让人有些压抑。9月2日,终于到达紫云县。当天,王东灵与家里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得知失踪多日的女儿正在千里之外的贵州,老人哭着一个劲儿地劝女儿马上回家,王东灵没有答应。

  当天中午,王东灵见到紫云县教育局副局长汪伟,汪伟当时还担心王东灵吃不了那份苦。下午,在水塘镇教辅站站长施光宁及镇上两位老师陪伴下,王东灵攀爬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麻山深处的中洞。

  如果没有隐隐约约的禽畜声和缕缕炊烟弥漫山间,无法想像这里还有人烟。

  “中洞”海拔1800多米,宽115米,高近50米,是一个230米深的洞穴。远远望去,洞口被密密生长的竹子遮挡着,若隐若现。当地一部分苗族人已在这里居住了150多年,他们把房屋建在冬暖夏凉的洞穴中,他们的饮水来自洞顶滴水,谷物则种植在洞口附近的山坡上。

  洞中共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近百口苗家人。据住在洞中的老人讲,听上一辈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里的。刚来时只有3户人家,解放前后又有一些人家住了进来。

  洞中苗家人仍保持着明显的原始特征:结穴而居、挖坑为灶。竹篱笆就是屋子的墙壁,透风透光;厨房和住室也是用篱笆分割开来,所有的房子都没有顶。苗家人终日起早贪黑默默劳作,人均年收入才200元,十个月吃玉米饭,断粮之后,靠政府救济或者用红薯和土豆解决温饱。贫困伴随着陋习,人畜的吃喝拉撒均在洞里。

  大姐姐主动接近孩子们

  贫困令王东灵吃惊,又在她意料之中。她背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中洞。

  学校在洞子的最里面,王东灵没有住校,而是直接住进了村民王凤国的家。王东灵觉得,只有和村民吃住在一起,才能尽快被他们接纳。王家的住房很挤,把原来用做厨房的小屋打扫干净,接纳了王东灵。

  王东灵随王家一天两餐玉米饭,顿顿都是水煮菜,煮菜时放点盐巴,在锅灰里烧几个辣椒,放进菜里算是仅有的佐料。很多时候,菜只是几个芋头或一碗素南瓜。

  起初,王东灵很难适应这种生活。有一次,王东灵因为营养跟不上,身体虚脱晕倒在地,王凤国两口子以为她中了邪,往她脸上又是喷水又是做道场。

  洞内缺少阳光,也没有电,每晚村民们早早睡了,王东灵没事干,只得钻进被窝,被子潮湿,跳蚤较多,想入眠谈何容易,王东灵身上被咬了一个个红疙瘩,很难受。当然也有诗意,洞中静极了,泉水从50多米的高处落进蓄水池里,轰轰隆隆犹如天簌,伴着天簌,王东灵写出一篇篇日记,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到达中洞的第二天,王东灵就如愿成为一名老师,教一二年级的数学、自然和体育课。当时,中洞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两个班,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后来县里派来了两位师范毕业的女代课教师,学校也增加了三四年级。

  最初王东灵连教案都不会写。为了上好课,她向校长请教,还跑到山下很远的镇上向当地老师请教,认真备写教案。由于封闭,山里孩子大多不习惯积极主动抢答,对老师有距离感,难以沟通。有的学习基础差,上课不专心。王东灵尝试游戏式教学,通过做游戏,让孩子们轻松接受新知识。上数学课时,她将验算题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充当医生,看谁能把黑板上的题目“小树苗”医好。果然,这种方法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天下午,王东灵把三四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先给大家读百科全书,然后进行了一次考试,题目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和“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让王东灵感到吃惊的是,孩子们的答案惊人一致:“长大了最想做农活,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有的孩子在试卷上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只有做农活,才得有饭吃,不喜欢爸妈就不得饭吃。”

  面对这样的答案,王东灵无言以对。

  二年级学生9岁的梁香外号叫“自由兵”。从王东灵上课以来,“自由兵”就没有认真听过课,没下课就背着书包往家里赶。通过家访王东灵了解到,小梁香已是家里的主劳力,她的哥哥在镇上读六年级,妹妹在洞中读一年级,除了重活儿外,家里的很多事务都压在小梁香稚嫩的肩上。

  还有吴廖国、高梁等同学都是这样,王东灵主动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家庭。孩子们早上7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牛羊赶到山上去,8点钟回家,9点钟开始上学,下午3点放学后又上坡看牛羊。稍有空就帮父母做农活儿,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能到家。小小年纪就这么繁忙地为生计奔波,周而复始地度过每一天。王东灵没有失望,只有理解和同情。

  课余时间,王东灵就与学生上山看牛羊做游戏,想方设法接近孩子们,渐渐地孩子们接受了她,都喊她姐姐,与她形影不离了。王东灵每到一处,都有一群可爱的洞中小孩唧唧喳喳地围着她闹,整个山洞充满着快乐。

  此时,王东灵才真正发现,洞里的孩子很聪明,不亚于外面的学生,只是接触的信息少了些。

  有一天,王东灵返回洞时天色已晚。走着走着,她发现不远处的一簇小树突然剧烈地晃动起来,她一惊,想,可能是遇到坏人了,要不就是碰见了什么野兽。王东灵拾起一块石头壮胆,并加快了步伐,走近了才看清是一群猕猴,正冲她做鬼脸呢。当她小跑似的赶到洞口时,孩子们已聚集在洞口,正准备打着火把下山去接应呢。王东灵激动得流下泪水,深深感到真的离不开这些孩子了。

  支教没有最后的期限

  原定半年的支教时间一晃而过。

  2003年12月29日,王东灵回到了家乡三门峡。家是温暖舒适的。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的生活,王东灵撒谎说,中洞的条件并不差,否则村民们怎么会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而且那里还有她最喜欢吃的红薯。让王东灵欣慰的是,家人都尊重她的选择,但对于是否再回中洞支教,王东灵内心也有过矛盾。

  除了对孩子们深深牵挂外,一位美国老人的鼓励成了王东灵延长支教时间的动力。

  2003年下半年,王东灵支教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国老人胡兰克·博德从媒体看到有关报道后只身来到中洞。他告诉王东灵:我感觉到了,你的手是凉的,但你的心是热的,你很精彩。

  从那年起,胡兰克·博德每年圣诞节给中洞每户农家资助800元人民币,每月给中洞小学每位教师资助400元,同时投资30万元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

  一个外国老人尚能如此,一个中国女孩还有什么犹豫呢。

  2004年2月24日,新学期将临,王东灵背着行李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中洞。这是她第二次请长假,她忘不了中洞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再次见到王东灵,有的拿行李,有的干脆把王东灵背了起来。王东灵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幸亏我又回来了。除夕晚上,爸妈告诉我,不要以为你去了几个月,会给那里的百姓带来什么,你一个人也不能彻底改变中洞孩子的命运,尽你所能就行了。是呀,我一个人是不能改变中洞人的生活,就好像一颗星不可能照亮整个黑夜,但100颗,1万颗呢?只要自己是其中的一颗,那就足够了。

  一个理想主义的实践英雄,在中洞默默播火。

  2004年7月,学生们就要放暑假了,王东灵想在离别之际,到集镇给学生购买些纪念品,同时也带着大山的孩子出门看看。7月11日一大早,她带着七个班的孩子到距中洞10余公里的宗地乡赶集,谁想,在下午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

车祸,王东灵骨盆严重骨折。这一次重伤,让王东灵在病榻上煎熬了近五个月。

  9月4日,左腿打着牵引躺在病床上的王东灵十分惦念洞里的孩子,在听到新学期已经开学,学生们也比上学期有了增加时,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获知王东灵请假的真相后,王东灵所在的单位秦岭金矿为中洞小学捐款1万多元。从2004年3月起每月给王东灵1000元人民币的补贴。在王东灵的感召下,众多媒体对王东灵支教事迹进行了报道,引得国内许多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纷纷向中洞捐款捐物,有很多热血青年要求到中洞小学任教。贵州省教育厅还送来了远程教育设备,中洞第一次看到了电视,古老的苗寨惊讶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贵州省一位副省长在看望受伤后的王东灵时说:“你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贵州人民学习!”

  12月4日出院当天,王东灵被淳朴的山民用滑竿一步一步抬到了中洞,这是何等的礼遇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重回中洞的当天,王东灵从一位同事口中得知,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龙街镇木槽村,从2004年9月起,因意外原因有70多名小学生失学。王东灵突然觉得,自己太弱小了,多少个地方的孩子需要关爱呀!一年来,社会的关注已经让中洞发生了巨变,中洞学生的数量得到大幅度增长,学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木槽村35户苗族彝族父老,居住在海拔2400多米的大山上,没电没水。王东灵觉得,那里应该比中洞更需要自己。

  2004年12月9日,王东灵到木槽村考察,果真是形容的那样,到山涧挑一次水往返要五个小时。王东灵暗下决心,要让那里的孩子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待遇——上学。

  2005年春节过后,王东灵离开各方面已有改观的中洞,转到木槽村支教。与中洞相比,木槽的条件更差,缺水、海拔更高,而且她还面临着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有人说,王东灵动机不纯,想借支教出名捞资本。王东灵一直认为,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寻找些快乐。

  后来经别人联系,一位美国人投资4万元委托王东灵在木槽小学所在的山上新建一座小学,王东灵为新学校命名为“郁金香小学”。

  在此,王东灵又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支教。

  2005年10月1日,在为新落成的小学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学典礼之后,王东灵返回老家休整。从贵州返回三门峡已一个多月了,王东灵一直躲着不愿和媒体见面。直到2005年12月中旬的一天,王东灵才答应与记者见面聊聊。

  王东灵说,中洞如今的变化很大,如今已有多名志愿者到洞里支教,贵阳卷烟厂48岁的政工干部尹伊娜和安顺虹山轴承厂27岁的梁涛,有幸成为第一拨儿接力人。

  王东灵感慨地说,行走在中洞,就像行走在人类文明进程的时间隧道中。中洞是古朴的,也是沉睡的。支教的目的很简单,只是做了自己想做又可以做的事,谈不上什么奉献。

  谈起今后的打算,王东灵说,过了春节后,很可能会继续义务支教。目前,自己的书本、衣服和被褥仍在中洞村民王凤国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位播火者的心声。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