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传统的年节正是怀乡情结的展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08:22 中国青年杂志

  传统的年节正是怀乡情结的展示

  文-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节是民俗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之一,是不能仅仅从功利的角度去言说的。记得北京有几位大学教授曾提议,将每年春节用西历固定下来
,理由是便利于统一管理,工作起来方便。窃以为这种思路典型地反映了当代一些人用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最终遭到人们的反对与否弃也是必然的。

  年节的设定在中国有着其他国度不曾有的文化蕴涵。比如端午节的由来就是民间依据屈原事迹而形成的;而春节又是与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轮转相联系,它与中华民族“生生之谓易”的生命哲学相关。献岁发春,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天人合一,在《礼记·月令》与《吕氏春秋》等典籍中有着记载。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和谐精神的内涵,去掉了这些载体,民族精神岂非成了空中楼阁?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容来说,它是义与利的统一。它既看重现实的利益,同时,更主张义利兼顾,以义统利。因为只有义利的和谐统一,才能使人生更美好,民族更兴旺。单纯以利作为人的灵魂所在,甚至见利忘义,不仅得不到利,而且也会使人产生精神危机,失去精神家园。这几年,西方的许多生活方式,包括节庆的渗入,固然给中国的发展与开放带来了多元的色彩,但同时也使中国固有的年节文化备受冲击。其中最严重的是西方唯利是图的观念对中国文化的精神造成破坏,使许多人变成了精神

植物人,他们对自己的民族与传统毫无感情。去传统化、去中国化的结果使一些中国人日益失却自己的精神家园,迷溺于浅俗的流行文化而不能自拔。这种情况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人类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呢?虽然现在许多中国人与传统文化有咫尺天涯之感,但是传统文化作为承载中华精神家园的纽带,它的价值最终会得到认同与发展。而传统的年节正是人们怀乡情结的展示。在浓浓的年味中,人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文化故乡,好像离家出走的游子来到了故园,其意义岂是功利主义所能衡量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会通,对于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意义不言而喻。正是从这一层面来看,民族精神与文化关怀,将构成本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大课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对此我们义无反顾。

  我们的文化千言万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你把“心”放大再放大,把“胸”扩大再扩大——我们的文化不过就是一场“扩胸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