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定终身”难以保证招生公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0:00 红网 | ||
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走进复旦光华楼,完成了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将预录取300名学生,这些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录取结果将于4月5日后向社会公布。(《新京报》4月3日) 复旦大学作为自主招生高校,彻底颠覆了多年来传统“一考定终生”的应试教育,这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然而,笔者以为,复旦大学自
虽然,这次面试工作,学校派出了“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全国精品课程主讲教授”等称号精英教授和知名学者150名,组成强大阵容。但是,复旦此次的自主招生方案“自主”味十足,从面试资格确定,到最终录取与否,均有学校自己说了算,该方案的简单、粗糙,是明摆着的。学校完全抛弃了高考分数,简单的15分钟面试就决定一个考生人生命运。 学校过于强调面试录取主旨就是保证招生质量。面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但面试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复旦规定每个教授15分钟,很难全面了解一名学生的整体情况。事实上,有不少优秀学生拙于表达,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只限于面试,肯定有不少“千里马”会从“伯乐”眼皮底下溜掉。 纵观国外著名大学,从自主招生情况来看,都不是把面试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比如说,哈佛大学招生的主要标准是学生在SAT(学术水平测验考试)考试中的表现,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学生在中学期间取得的学业成绩、参加课外活动的表现、个人素质以及创造力等是否优秀。另外,尽量对每一位报考者进行面试,以评估考生的才智和其它个人品质;牛津大学对面试与考试成绩兼重,除了要看考生的A级考试成绩,还要参考面试成绩,使得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适合攻读本学科,学生也可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早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哥伦比亚大学,面试在招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申请者的面试都是由分布在各地的校友义务进行,他们的意见也仅供参考。 正是出于对公平和公正的疑虑,大多数人对面试招生的方式投下了反对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了一项有1913人参与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59.2%的人对此举并不赞同。(《中国青年报》3月13日) 真正让人担心和忧虑的是,非常主观的面试“印象分”,会不会产生一种“获得者获得”效应——特权者依仗“特权”更加“特权”,自主招生中的腐败现象也会堂堂正正地从幕后走向前台。 作者:吴睿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