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景
“点景”就点缀年景,使院内院外、屋里屋外充满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人们在除夕前或当天早上,照例要按传统的习惯来美化环境。
贴春联
家家户户的街门、屋门的门框上都要贴上红色春联。书香门第多是自己选拟书写,一般人家则买自街头,其词句因户而异。最常用的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贴门神
门神历来有各种不同版本,北京多沿用唐时传下来的“白脸儿”、“黑脸儿”的秦叔宝和尉迟敬二位武将的木刻版画。凡是没有“门心”的大门才贴门神。门神虽是北京人所谓的“家宅六神”之一,但从来不受香火,不享受任何供养。
贴挂钱
有的住户在街门、屋门甚至佛龛上都要贴上剪纸形式的红挂钱。清代满人在祖宗供板上贴白挂钱,上面透刻满文,比较精细。庙宇贴黄挂钱;“守制”的贴蓝挂钱。
祭 祖
为表示慎忠追远,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年禧时大都有祭祖的风俗习惯。
不论有无祠堂,一律将宗亲三代主牌亮开,有影者一律悬影。按满人习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要供奉在屋内西墙(西墙是尊贵的方位)。有的要将祖宗的遗物从供匣内拿出来,摆在供桌上。
供桌上也要摆着月饼、水果及各种蒸食、炒菜之类的供品。配以香炉、蜡扦,午后起,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郊区农民们还有在除夕,举香到坟上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仪式,直到正月初六才能撤供,初六才把纸锭、包裹焚化,谓把老祖宗送走了。
送财神
大年三十刚一擦黑,有贫家小孩挨门挨户地送财神爷。这种神纸是以木板水色印刷的,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用高于财神像成本几倍的价钱接进来。有时,送财神爷的小孩很多,一晚上能接到几十份之多,既便如此,也不能说:“不要”,如不再接,也只能回答说:“有了”。
晚 宴
北京除夕晚上的家宴谓之团圆饭,菜馔繁简,视经济情况而定。但老北京的年禧饭菜吃喝,无论菜肴、主食都有传统的固定套子。许多家庭为了年禧尽情娱乐,借口诸多禁忌,在除夕前就将“年菜”做好了。除夕晚宴则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守岁
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其意义有二:年长的人是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接神
进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有的人家由于娱乐或家里人未齐,须耗到三、四点钟才接神。
接神前,用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葫萝卜、白菜等拌成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端上来以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
随后,将芝麻秸铺满甬路,从屋门,直铺到门道,家里人踏上谓之“踩岁”。凡放芝麻秸之家表示初一至初五“忌门”,不接待女客。
团拜
接神仪式完毕,全家就要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有时坐在炕上),接受小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还要互相说些祝愿的吉祥话。这时,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有的饺子里还要放上一枚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为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