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过年说节 保卫春节有必要吗
首页 过年说年 狗年说狗 过年说礼 过年说吃 过年说节 新年旧历 过年十问 百姓说年
春节民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民俗是历史积淀的时尚,时尚是与时俱进的民俗。在时尚不断侵蚀下,我们的春节民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贴对联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讲究了,只要在红纸上写上吉利话就行;祭祖这一项已经被大多数的家庭所省略;串门拜年已被电话、短信以及电子邮件所取代;以往节间百业歇停,如今的商家无不意识到“节日经济”大有可为,巧立与历史传统和未来愿望相匹配的“名目”,赚个盆满钵满…… [详细内容][发表评论]
春节的昨天
  如果单从过春节来看中国的文化,那么,中国的文化是再细致不过了,每年一进入腊月,就掐着指头算过年。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祭灶。接下来就是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初二到初四五,是走亲戚的时间。春节期间,漫天飞舞的洁白的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却却实实成了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刻。 [详细内容]
春节的今天
  在城市生活久了,常听人们说:现在的春节越过越没劲了。从生活水平上说,年景是越过越好了,可是,春节的过法似乎少了些什么。现在城市过春节,于匆忙的快节奏中越来越简单化,剩下的只是休闲娱乐和探亲访友。特别是电视这个"魔箱"闯入人们的生活,春节这个多么丰富惬意的人生旅途都被这个"怪物"侵占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走马灯似的联欢会。春节失去了它的质,留下的只是形。 [详细内容]
“年文化”弄丢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在近年来进行的各种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过年越来越简单,过年的仪式也只剩下放鞭炮、吃年夜饭等最简单的活动,而对于祭灶神、祭祖、接神、送穷、丢百病、照鼠等春节传统民俗,一半以上的人已经忘记了。 [详细内容]
 
春节需要保卫
  自20世纪初以来,国人对传统的某些东西抱有一种改变和改造的心态。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发动过大规模社会运动破除节庆风俗、婚庆习俗、丧葬习俗,试图代以新风尚。这种心态绵延不绝,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很多城市禁止民众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心态和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传统出现了某种断裂。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节日文化很快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因此,我们的社会确实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节日。 [详细内容]
我们的文化胎记
  说春节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因为它不像普通的生活方式,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聚合。旧时北京人过年时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新年团聚之意,因此,即使没有回来的亲人,也要给他摆一副碗筷。 [详细内容]
洋节冲击
  很多传统节日在今天“水土不服”,曾经的浪漫变成历史,仪式变成负担。在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越来越受人青睐,这可能与社会转型、生活形态变化有关,而其背后的隐忧则是传统文化的冷却,和传统节日作为连接人情纽带的作用在丧失。其直接的表现则是“节日经济”逐渐被“洋节”蚕食。 [详细内容]
新民俗庸俗化
  短信拜年、春节晚会、新式庙、贺岁片等在近年的春节广泛流行,特别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春节晚会、和热闹而势力的庙会在国人的春节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但由于审美疲劳和经济因素的染指,这些新民俗在最近的两三年中已经开始变的程序化和经济化,原来和谐的春节气氛已经越来越少,而恶俗、空虚越来越盛,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对新民俗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影响到人们对春节的兴趣。 [详细内容]
 
全球化冲击下我们怎样“保卫”春节
连线中国民俗协会副秘书长 贾文忠
  中国的节日为什么越来越淡化了,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网络、电视、电影,恨不得美国一个大片,用不了一年,一个月北京就可以看上了,或者几天就可以看上了,那边出来一个新车,这边马上就有了,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可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逐渐就消亡了,被同化了…… [详细内容]
保卫春节应从娃娃抓起
  从小学教育中就应该渗透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节、年,传统的东西都应该在教科书里体现,从根上就知道,小时候就知道元宵节是干什么的,这个节是干什么的,现在你说他长到二三十岁再灌输,他还琢磨养家糊口呢,怎么有时间琢磨那个。 [详细内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