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论坛: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年创新(3)

2013年08月20日20:46  新浪校园
开幕论坛: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年创新 开幕论坛: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年创新

  主持人(袁岳):我跟你的观点非常不一样,我认为你这个观点非常像一个老师说的话。

  陈昌凤:对,我就是一个老师。

  主持人(袁岳):你说的要么不玩儿,要玩儿就玩大的出来。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说别玩儿,直接10高台跳水,一跳跳死了。

  新浪要认识一下,推几个大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来吸引别人来用。

  提问:我想问邓飞老师一个问题,我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是原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协会会长,我17号刚从河南农村支教回来,所以我想就农业,公益和微博提一个问题。有这样的消息,说新浪微博是四大门户网站唯一拥有农业频道的门户网站,但是自六月份起已经停运营了。我想问您是怎么看待现在农业越来越跟公益有关,您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如何通过微博来拯救或者唤醒农业?

  邓飞:我们这次做了一个e农计划。像父母都到城里打工,留下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希望这些父母能回到自己地里,让他们站着也可以赚到钱,这样就可以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这就会倒逼改革。我们现在发现食品大量的不安全,我们就关注农民,去做绿色无害的产品,然后推荐给社区进行热点销售,这就能实现多赢。现在很多城市的网友希望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有这么好的农业产品。一些门户网站也在关注这块,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是最大的产业。我现在注意到阿里巴巴正在做一个,所以同学们我们的机会来了,你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淘宝店,还有农户,热心公益的大V们形成矩阵,我们以后可以保持联系。

  主持人(袁岳):微博只是一个链条,它在哪方面可以发挥作用,还有其他的工序和资源,所以它构成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农业的模式依靠的主要是靠政策推动的,所以问题会越来越多,在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可能会解决某些品类的问题,但是很多的商业模式出现,所以农业就会有新的解决情况。

  提问: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我是来自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我想向邓飞老师提问,受到微博的冲击媒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您对很多人面临很好梦想,但是现实不是很美好的话,您有什么寄语?

  邓飞:我觉得对社会的监督是不能缺的,一手公益,一手媒体,所以我希望新闻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守住,我们可以建立联系,我们希望你们继续坚持下去。虽然说现在条件不大好,但是如果我们去努力的话会有一些变化。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陈昌凤老师。因为我们发现最近网上有好多好多各种谣言,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来辟谣,这就会导致大学生或者90后对现实社会产生不信任感,对这种现象我们大学生或者90后应该怎么做,或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陈昌凤:谢谢这位同学。五月二十几号曾经发了一篇图示报道,用的是一个公司调查,全世界的无神论者,就是没有信仰的人最集中的地方,全世界52%是在中国,图上的中国是通红通红的。当时在facebook的链接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无信仰的人在中国。我觉得不止是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一种不信任,因为现在中国转型期确实带来了整个社会的一种信念的坍塌,或者说正在重建。所以我觉得不要太急于,焦虑于,好像我好难受,我们很质疑。

  另外,关于谣言,刚才我跟袁老师开个玩笑,我的微博如果有一条转发最多的话,其实是一个谣言。我曾经在手机上收到一个短信,说从今天晚上六点开始,副驾驶座的人如果不系安全带的话就会扣多少钱,扣多少分,怎么怎么样。我一看很着急,我想连我都不知道肯定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于是我就放在了微博上。然后我就去参加会议,在这过程中转了六千多条,而且有四千多条在骂我,说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是传谣院长。这其实是当时一个我非常信任的朋友发给我的,所以我也就信了,其实这种是似是而非的。所以像这种似是而非的是不是谣言。这个过了四五个月后变成事实了。我赞成邓老师的说法,我们不要把谣言当成洪水猛兽,但是我们怎么养成我们的辨识能力。比如说九零后非常有想法,其实这群人是非常有思想的,那么你怎么样有判断力?最核心的并不是说甲说了什么,乙说了什么,我到底听谁的,重要的是我要有判断力,核心的是不断是不是信,我要有判断力。

  主持人(袁岳):有一本书我推荐看一下,叫《谣言》。说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谣言比真相多了。谣言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有一种谣言有追究,就是对政权威胁。我们生活中的谣言没有更多的追究,因为它都不是太有害的一件事。对我们来说,谣言不是距离那么远的,我在一个同学写的一个论文,是说北京出租司机怎么传递信息的。得到一个论点是小新闻一定不传,大新闻一定添油加醋传。但是你会发现这会带来乐子,所以谣言会带来乐子。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在生活中有习以为常的偏差,但是作为另一方面,我们作为有知识的人我们验证一件事有很多科学方法。波谱说过,在我们的生活里,甚至所谓的社会科学里充满着不确定的事时,就是多角鉴定。

  提问:我是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准大三的学生。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网络上的巨人,现实中的矮子。之前的话我可能有一点点认同它。但是今天看到许多老师,尤其是袁岳老师可谓是字字珠玑,各位老师,你们台上很有风采,在网上也很有丰采,但是这句话也不一定适用很多人。所想问陈老师,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讲,在现在新媒体时代,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合理性?

  陈昌凤:谢谢这位同学。我想你可能问了一个关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有哪些对应的地方。大家也都知道(李普万)提到了拟态世界,虚拟世界的问题。我们不要太相信网络上一切都那么真,现实世界,你观察到的世界可能甚至于偏差。网络世界其实只是一个拟态世界。这个确实离现实越来越近。因为2.0时代具有自媒体性质,虽然是自媒体但是并不是说我在那里说着,我自己看着就行了,他还是有表达欲的,还是想给别人看的,其实是他者的观察角度,我想说话的时候,我在微博上说,我其实是设想有人会看这个,其实他还有他者角度判断这个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跟现实的我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实世界跟虚拟世界,和网络世界一定是有距离的。

  主持人(袁岳):就像刚才杨书记说的,就是现在是O2O时代了,把验证和网络连接,就像你可以像刚才邓飞老师介绍的,你可以先到他公益组织里去试试,不用成天想着他是不是骗我的,试试看就知道了。

  提问:我想问一下顺风车创始人王永先生。今天针对大学生的新媒体,以后顺风车有没有可能走进校园,就在校园里开展一场顺风车的活动?还有具体与微博,新媒体,广播相结合,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王永:我在应聘很多人的时候,我通常不能确定这个人可不可以来,我会问他有没有微博帐号,我看这个帐号就会大致对这个人有判断,我喜欢的人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人。

  顺风车在大学校园里是非常有市场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大学生回不了家,因为买不起回家的车票,我们很多车主是非常乐意帮助这些人,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们的顺风车在北京团市委,在北京市青联大力支持下,今年推的也特别火,所以我也特别感谢我们的书记,我们的团市委。我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要用一种比较好的渠道,让大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可以知道顺风车可以免费搭车。所以这件事情,我希望我们在座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关注,由我们顺风车和新浪微博发起的春节回家的微公益和平时的微公益。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去年通过袁岳老师的一个微博,在品牌中国就职。现在很多商人通过微博,他树立个人品牌和企业的品牌。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现在微信出来了,这个平台可能聚焦了很多活跃在微博上的人士们。我想问一下,微博如何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发挥它的商用价值?

  主持人(袁岳):这个问题我要抛给曹增辉,就是微博会不会被微信挤兑了,会不会有危机感?

  曹增辉:微博不论是个人和企业,它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平台,关键是看你怎么去用。我们可能会针对个人如何提升个人品牌,或者企业不仅仅是通过营销去找粉丝,而是如何服务粉丝。所以到时候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主持人(袁岳):我说一句,除了微博以外,其他微的东西你会用吗?

  杨海滨:微博我在用,微信我也在用。我相信新浪微博的同志也会用微信,就是任何两个平台不都是互相排斥的,当两种平台遇到一起的时候,有时候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所以我觉得平台、渠道越多,对我们越是好事。

  主持人(袁岳):汤老师你个人的微博和组织的平台之间,在你看来是怎么样的关系?

  汤敏:我觉得所有的机构的太多了,因为它的关注点比较窄,它也不需要太多,所以机构来说每句话要讲的四平八稳,否则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对于个人来说相对可以更宽泛一些。机构就是它那点东西,个人的范围更广。所以任何机构我认为很难做到有很多粉丝,也没必要做到有很多粉丝。

  主持人(袁岳):这时候我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是玩儿微博,而且我是微博控,一天少的话二三十条,多的话五六十条,早上有问候,晚上有晚安,很整齐的。即使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对微博很有兴趣,我觉得它作为广度接触,微信替代不了,我依然认为它是非常好的传播渠道。我认为组织和个人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但是组织也非常值得挖掘。像创业者注重看我们飞马旅,公益的注重看我们黑苹果。我每天的浏览量也非常重要,像我自己的微博正常每一条浏览量在10万到15万左右。像飞马旅阅读量在1万到5万。每天都有人等着看。这是我们推动业务很重要的一点。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有专人负责做这个工作。我们一共有八个专人干微的东西。我应聘的时候,微博粉丝低于一百万的是不会录用的。当我们自然然变得更加网络化,移动化和微博化的时候,我们要法人也要更加微博化,移动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在单位里就比较有冲突了,以前我推的时候是我在推的时候公司其他管理层会反对,认为玩儿这个东西会影响工作,但是不一样了,会认为这是生产力。

  过去我们是普通使用者,就像我们是普通人一样,但是微博是有精英和普通人的,我们怎么在微博里脱颖而出呢,怎么使它成为一个职业的帮助利器?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大家为微博做一个小小的计划。人只要对一件事情找到一个方向就会有一个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把资源投进去,有一点自己的特色你就超越了其他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有很多外面的媒体,外面的资源我们不见得能掌控,微微博是自媒体我们可以掌控的,所以我们在可以掌控的地方有所专注,有所聚焦,有所经营的话,我相信大家受益的一定比大家现在看到的还要多。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下一页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公交车上持刀杀人案已致3死
  • 体育英超-曼城4-0 NBA-曝火箭签下实用干将
  • 娱乐刘晓庆声明公开去年结婚 先生将门之后
  • 财经中储粮窝案引质疑:国资委在哪检察院在哪
  • 科技中移动4G倒计时:全年417亿砸向建网
  • 博客朱镕基在中南海的十二年说过什么
  • 读书蒋经国为何启动台湾改革终结蒋家王朝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