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人口多样化给城市带来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9:13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秋风专栏

  据报道,北京“十一五”规划近来收到市民近万条意见。几乎占总人口1/3的流动人口,似乎成了人们心中的“结”,有呼声要求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

  显然,所有试图限制外来人口进入自己城市的政策,其实并不是完全限制所有人口
流入,而仅限制所谓“低素质人口”的流入。政府官员及支持政府这种歧视性人口政策的人,也理直气壮地谈论,城市完全有权利采取一切手段,比如人口准入,提高生活成本,把低素质人口挡在本城之外。即使他们已经进来,也要让他们没有立足之地——口气如此冷酷,仿佛他们在谈论如何处理某种害虫似的。

  那么,这些人士心目中所谓“高素质”是指什么呢?似乎并没有人给出统一的标准,但从政府的相关政策及人大代表与民众的议论来看,所谓高素质,无非就是指高学历,起码本科,博士最好,比如政府的“绿卡”、“蓝印户口”之类的入城特许,就只给高学历人士。当然,拥有资本,也可以算高素质。总之,能给城市带来经济增长的人,就是高素质的人才。

  除此之外,即使你有所特长,似乎也不算高素质。比如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城市给诗人、作家、画家发“绿卡”。再比如慈善家、社会活动者,在政府眼里,似乎也不算高素质,尽管他们的公民精神比其他所有人都强烈。可见,所谓的高素质,其实是一个狭隘、充满了粮库的现实主义色彩的概念。

  功利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其实也没有什么,一个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变得富裕、繁荣而又整洁、安宁,这是很合理的愿望。但是,一个由纯种的高素质人口组成的城市,就可以成为一个那些捍卫高素质者特权的人士所向往的理想国度吗?

  人们会本能地回答说,是的。确实,至少在古典时代,甚至连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是这样想的,老子也鼓吹“小国寡民”。有人批评这是农业社会封闭状态下的理想,其实这是古典政治学家的普遍想法。比如关于政体,人们普遍相信,一个同时实现繁荣与自由的共和国,只能是小国寡民。直到18世纪,大多数欧洲学者都相信,治理大国,唯一合适的政体,就是君主专制。

  然而,美国的宪法之父麦迪逊却颠覆了这个。他说,“倘若社会在一个实际范围内,它越大,就越能充分实行自治。”麦迪逊也说,在一个国家内,出现利益、阶层分化的某种冲突,其实也是一件好事。麦迪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看到了,权力只能用另外的权力来约束。一个社会越庞大,群体越多样化,权利、权力越繁多,越容易依靠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而保持国家、社会总体的稳定。

  把这个观念的逻辑应用到一个城市的治理,可以说,一个城市本身分为不同的群体、阶层,具有不同的素质和亚文化,恰恰可以维持一个城市内部的平衡,使得一个城市不可能被某个群体的偏见所控制。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越庞大,其内部的阶层、群体、利益分化越细密,这个城市的社会结构就越稳定。

  大约同一时期产生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则能够证明,如此多样化的城市,最有益于财富的创造。亚当·斯密论证了经济进步的动力,乃是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乃在于具有不同的经验、知识、智慧、技能的人,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智慧和技能,从而使每个人的福利都有所增加,造就一个繁荣的城市。

  因此,一个伟大的城市,肯定不是单由一群纯种高素质者组成的。阶层、群体、亚文化的多样性,其实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来源,也是一个城市维持其内在平衡的关键所在。我们能够设想一个纯粹由所谓的白领、学者名流和富豪所组成的城市吗?那么谁为他们送盒饭?谁为他们送快件?……没有了低素质人口,这些高素质人口恐怕不得不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与此同时,他们难道不就成了低素质的人口吗?从理论上说,一个城市,完全由所谓的低素质人口构成,只能悲惨地沦落下去;但完全由所谓高素质人口构成,同样会沦落下去,尽管可能很优雅。

  现代城市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包容性和多样性。正是低素质与高素质人口共同生存于一个城市中,深化、细化了城市的分工体系。高素质人口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财富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素质人口分担了对他们而言比较劣势的事情,让他们专注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事业。可以断言,去掉所谓低素质人口,高素质人口的生产率会立刻大幅度下降。

  跟那些要求限制低素质人口的人士谈论良心或者低素质人口的权利,好像是多余的。但是,假如他们仅仅出于本能和偏见提出看似正确的建言,而根本不考察自己的建言的非意图后果,那可就连冷酷的现实主义者也算不上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