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投入不足正成为教育卸责的万能借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5:15 中国青年报

    作者:毛飞

  10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教育局局长的两难困境》的报道,文章的主人公、江苏南通市教育局局长王炎斌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村基层教育投入不足,成为教育最大的症结,而教育部门根本无力解决。

  教育有问题,公众的板子多半落在了教育部门的头上。不过,每次板子打下来,教育部门都有自我辩护的理由,而在诸多理由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几乎总是最理直气壮的一条。公众抱怨教育收费太高,他们会说因为缺钱,必须另辟财源;公众指斥基层教育供给严重不足,他们会说因为缺钱,无法保证农村孩子都有书念……总之,每当公众指责教育部门没有提供充足而廉价的教育服务,教育部门都会异口同声地喊“缺钱”,将矛头转向政府财政。

  政府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决策者早已将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GDP的4%作为目标,但时至今日也未能实现,教育部门抱怨“缺钱”确有道理。但在“财政投入不足”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教育财政资源使用不当———这恰恰是教育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

  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只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支出,有限的教育财政投入就能发挥最大效用。

  既然钱少,就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教育部门却总是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首先被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经费却长年得不到保障;占少数的重点学校、明星学校往往撑得肚大腰圆,而众多基层农村学校却被遗忘在角落里,饿得前心贴后背。

  既然钱少,就应该用在最需要的人的身上。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需要钱,教育特别是基层教育需要钱,但财政投入的阳光雨露却并非最早惠及他们。教育管理机构人员的日益膨胀不断吞噬着有限的教育经费,那些有权支配教育经费流向的管理者永远不会让自己缺钱。于是,我们会看到,学生可能上不起学,教师可能拿不到工资,但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却有人头马可以喝。

  既然钱少,就应该省着点花。但是,教育部门滥用、浪费教育经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官僚治学、官僚治校的传统模式影响下,隔三差五的检查、评比、达标、升级、考察活动以及无底洞式的政绩工程,消耗着大量的教育财政资源。这些消耗对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的政治生涯或许有所帮助,却对教育事业毫无益处。

  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的确不是教育部门能够决定得了的。正如王炎斌所说,他们能做的也许只是“敦促地方政府完成财政投入,逼急了也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发发牢骚”。然而,“教育投入不足”不能成为“教育经费使用不当”的遮羞布。既然钱少,就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保证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