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纺织品谈判结果不错 但还值得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02:32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迁延日久的中美纺织品争端终于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收官”了,中美双方于11月8日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尽管协议详细条款尚待披露,但根据已经公布的内容来看,我方在协议覆盖面、基数、增长率等三大原则性问题上赢得了符合我方利益的结果,加上美方承诺对协议外产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并对协议签署日之前因242条款设限个案造成的卡关
货物立即放行,不计入协议量,这份协议对我方而言不失为一个条件还算合理的结果。这份协议能够达成,既是我方谈判团队艰苦奋战的成果,更是中国整体外交战略的成果,是这套外交战略让美国充分意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不能以国内小小纺织品部门的小利而牺牲中美关系的大局;也表明美国对华经济对话新路线开始逐步落实,这条新路线的基本思路就是放弃过度依赖保护主义和汇率工具施加压力,而是通过诱导中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来降低中国的高额国民储蓄,进而减轻中美两国之间的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反响最大的贸易争端已经尘埃落定了,其启示却是多方面而且长久的。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启示之一恐怕就是在贸易争端中需要耐心,急躁只会让对方趁机勒索讹诈我们。中美此次

纺织品争端历经七轮方才修成正果,在以前的各轮谈判,我们都希望能够达成合理的协议,但不必把每次磋商看作中美避免纺织品贸易战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按照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应该磋商不成之后实施限制,但美国还没有开始磋商就已经设限了,我们反正已经不会失去更多了,那么何必急急忙忙要达成不合适的协议,反而赋予对方的非法行为以合法性呢!

  但通观此次争端全程,我们不能不遗憾地发现,虽然政府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和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但某些企业表现得实在过于急躁,在不久前的广交会上,由于到会美国客商和签约金额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就有企业主张“与其达不成协议,不如签一份不好的协议”,以至于

商务部长助理傅自应不得不紧急飞往广州与企业座谈,进行安抚。殊不知此时中美纺织品谈判正在进入关键时刻,假如当时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而放手,那就不会有今天这份比较合理的协议了。

  我国企业需要吸取的第二大启示是如何避免非理性集体行为,从而降低贸易争端风险。今年美欧对华纺织品特保争端爆发后,相当一部分舆论将这场贸易争端如此激烈归咎于纺织服装行业过度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触发贸易争端,并指责政府事先没有未雨绸缪,有效遏制这个行业的过度投资。其实,纺织业过度投资确实不假,2004年1—7月我国纺织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增幅竟然高达132.7%,是2003年同期增速的1.5倍;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一年之间增长27.8%,达3.84万家。投资过热不仅通过导致出口价格下滑而加快触发了贸易争端,而且加重了贸易争端对我国企业的打击。而这种投资过热属于企业的非理性集体行为,企业需要在日后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中央政府在此前数年何尝没有尽力防止出现问题,无论是外经贸主管部门为保证世贸组织主要成员方如期宣布全面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而付出的努力,还是宏观调控部门对国家控制范围内的国有与定点棉纺企业增加纱锭“控制总量、限制发展”,都体现了这一点。然而近年来的历次宏观调控中经常出现这类情况:限制住了国企,却限制不住民企,某些境外融资或外资项目更可以不受调控措施影响,这足以显示出我国境外上市和宏观调控政策之间尚需改善协调。

  纺织品特保工具在2008年之后将彻底失效,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争端、反垄断法等多种保护主义工具仍将继续兴风作浪,我们从这次争端中得到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其他国家、其他种类的贸易壁垒。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