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4:48 中国青年报

  赵英

  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中央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战略保证措施。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中国经济发展长周期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中国经
济发展的现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能否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由大变强;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能否惠及全体民众,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备了更好的客观条件与可能性。

能源、资源的硬约束将使产业、企业不能不加速技术进步,推进生产方式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使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了微观基础;20世纪末至今的两大潮流将保证中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力资源,其一是我国大学的大规模扩展,提供了大量的收入水平要求较低的高技术劳动力,其二为跨国公司日益把研发中心设立在我国,技术外溢逐步加速;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生活需求由家电转向汽车与住房等十万元级的消费品,内需必将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巨大推动力;随着我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政府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力度也会不断增强;社会上群众对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增加,对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必然使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目标是:第二产业中,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重化工业阶段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传统的重化工业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可以改变,要发挥后发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的节能、节材、低污染,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要加速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加速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本土生产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在基础产业中,要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注重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的提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这在历次国民经济计划中是前所未有的。这既说明了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也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具体目标。尤其我国第二产业中各个产业都应以此为目标,采取措施予以实现。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此次中央提出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在相当程度上把工业中研发、设计、服务等内容包容在内,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某些领域甚至是空白;随着我国逐步落实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加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是非常迫切的事情。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样要注重提高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的

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但是政府的作为可以使这一进程加速。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可以采取如下战略措施与政策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国家采购政策、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等,支持产业、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通过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使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促进产业、企业生产方式、技术路线的改进,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通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限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的企业的存在,限制乃至取消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工艺、装备、产品的使用与生产;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统一中外企业税率,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政府规划对于基础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引导;深化对外开放,由注重外资引进规模转向重视外资引进质量,有选择地引进外资项目,减少一般性产业项目的引进,限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项目的引进,鼓励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促进军民融合,更合理地配置科研资源,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十一五”期间一定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取得进展,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翻一番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