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政府的政策制定不要歧视弱势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54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侠

  近日从媒体看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笔者认为,李先生的观点表面看来有道理,实际并非如此。工资成本低是投资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照这个逻辑,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由于人工成本的高昂,应该吸引不到外部投资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可见,以压低工人工资的做法来吸引投资,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

  由这个事件想到去年的一个报道。北京的一位政协委员为了解决北京的人口问题,提出了“人口准入制”的建议,由于遭到舆论的普遍反对而未实现。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政策歧视现象。其结果,将导致我国贫富分化日益拉大。

  反观近几年我国的工资调整情况可以看出: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行政事业单位连续几次上调工资,而企业单位只相应地给政策,只见“画饼”不能充饥。于是,就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连年增长,而企业单位工资多年很少调整的现象。更不用说那些缺乏稳定来源的打工者收入了,这不是明显的政策歧视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少对社会境况较差者的公平考虑。从去年开始,南方沿海城市已经出现民工短缺现象。这不是说民工总量减少了,而是说,长期奉行的低工资政策,已经让打工的收益与维持基本再生产持平,有时甚至出现收入不抵支出现象,打工已经没有了经济价值。

民工荒很大程度上正是政策歧视的直接恶果。

  劳动力的低成本扩张战略,已经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这种增长方式的潜力已经几乎被耗尽。吸引投资的因素除了劳动力的低成本外,还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成熟的市场机制、政府部门的廉正与效率等,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认定吸引投资是由劳动力价格单方面决定的呢?这反映出执政者在制定政策中根深蒂固的歧视心理。

  我国拉动内需战略为何效果始终不明显?原因就在于长期的低工资政策,导致人民没有钱去进行消费。而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适当增加工资政策,可以使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从而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扩大就业,繁荣当地的经济。

  再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长期的低工资政策也不是经济发展应有的选项。今年出现的几起

纺织品贸易争端,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严重背离市场规律,给西方带来了纺织品倾销的假象,难道这些还不值得深思吗?

  从公共政策制定的初衷来讲,它应该带来全社会福利的增加,达到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而政策制定中歧视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使政策的运行成本增加,同时激化了社会的矛盾。长期的低工资政策已经造成了我国倒三角的经济结构,国富民穷,这导致公众的抗风险能力极度脆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