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在文化娱乐背后寻找它们的财经依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2:19 东方早报 | |||||||||
如何将文化领域发生的财经新闻做得有声有色,我始终在不断地摸索。这无疑是个全新的课题———早报创刊之前,报道文化财经记者绝无仅有。 刚开始,我始终没敢越过资本这一财经新闻的主线,只谈文化类公司的入股与资本运作。其间,我写过不少独家报道,如新华书店的改制,动画、音像、影视制作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且乐此不疲。
但财经报道真的只能局限于资本吗?我觉得不应该有绝不越界的心结。 今年7月中旬是《哈利·波特6》英文版图书的全球首发日,按我原本的打算,如果首发一个月后报道该书的销售情况,也许会有一定眼球。然而采访中由于得不到确切的销售数据,最终我只从图书发行商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概况,无非就是“情况很好”、“已经脱销”之类的描述性语言,最后登出来的报道,社会新闻味道很浓。首次尝试虽然最终以“触礁”告终,但关注资本之外的新闻,从此成了我的新信条。 9月份,香港上市公司科维控股对外宣布要和天娱传媒合作制作发行《超级女声》电视连续剧。乍一看,这一消息似乎与娱乐新闻更为沾边,但我转念一想,如果看看该公司在发布消息前后股价涨幅超过40%的现象,就会明白这一娱乐新闻背后的“财经”冲动,这就是财经视角。 昨天网上转载的一篇文章更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新信条的信心。该文对目前国内韩剧风行、国产电视剧低迷的状况提出疑问,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所在———韩国影视业在国内有着《保护电视电影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中国,目前依然缺乏一个整体连贯的产业政策。 短短数言,便将文化现象之后的财经缘由一语道破。由此想到,除了要全局视野和扎实采访,文化题材类财经报道的视角和思路也要转变。 东方早报财经中心记者严丹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