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早报:“驻京办”为何要跑“部”“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1:59 东方早报

  日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表示:“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

  “驻京办”是什么机构

  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事处管理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省、直
辖市、自治区、经济特区以及中央级的大企业等在京共设办事处52家。但至于未经批准的各种办事处、联络处更是不计其数。

  据今年7月第30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华东某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驻京办”已成为地方政府和党委的驻京“大使馆”,其工作人员的“牛气”,以及他们在京城巨大的活动能量和对派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广东省某市“驻京办”主任反问记者:“现在地方政府要批项目,拉经费,不与中央相关部门建立好关系。怎能有所作为?”四川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我的工作就是将礼物不露痕迹地送到领导手中。说到公关,就是对部委司局负责人的喜好了如指掌,再据此陪他们打牌、旅游、喝酒、听戏,或买字画、古玩。礼物不在贵,贵了给人家添麻烦,也不能太便宜,关键是要投其所好。” (西南科技大学黄海涛)

  “跑部钱进”何以成任务

   “跑部钱进”成了驻京办的首位任务,其主要根源在于现行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政府间财权、事权界限模糊,财权与事权不统一,缺乏规范中央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混乱,支出范围过宽、多头管理、支出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等诸多缺陷,导致某些部委官员审批行为扭曲,各级地方政府不“跑部”就不能“钱进”,于是“跑部钱进”就成了各级地方政府驻京办的重任。

  “跑部钱进”成了驻京办的首位任务,也是各级地方官员畸形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然。一些地方计划经济时代浓重的“项目情结”尚存,将发展地方经济的“宝”,全压在“跑部钱进”上。在一些地方官员的头脑中,跑到项目拿到钱才是真本事的观念根深蒂固,往往用“跑部钱进”的效果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依据,这也决定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驻京办,将“跑部钱进”当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

  在“跑部钱进”的进程中,一些掌握实权的部委官员也很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的腐败。这最终损害的,必然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福建省厦门市林平顺)

  需对“跑部钱进”双向反思

   对于驻京办,笔者以为社会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驻京办无非就是拉拉关系、跑跑项目,至于其做好上访群众的遣送和疏散工作等服务功能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哪个驻京办在主观上愿意去拉关系、跑项目呢?只不过是一些关系不找、一些项目不跑,批文、资金是很难到位的。

  如果中央部委都有着强烈的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意识,那么本该审批的项目、本该划拨的资金无需地方政府找关系,肯定就能顺利拿到手;而对于本不该审批的项目、不该划拨的资金即使有再大的关系也不会同意。然而,现在的情形并不完全如此,用李金华的话说,“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面对这种“随机性”的“机会”,驻京办岂能不跑?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驻京办只拉关系、跑项目的问题,有关部委一方面应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不因关系亲疏决定项目审批和资金划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跑部”才能“钱进”的现象发生。武汉市委办公厅方家平)

  制度规范是治理的关键

   众所周知,“跑部”之所以可以“钱进”,根本在于,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中央财政拥有大量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向地方分配的公共资金,据统计显示,这一资金规模近年来已达数千亿之巨。而转移支付的规模所以如此之大,根本又在于,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的不平衡不统一。所以,要想彻底遏制“跑部钱进”现象,建立财权与事权大致匹配的财税分配体制,尽可能地减少和压缩转移支付的规模,降低地方官员“跑部”的必要性,应是根本之计。

  此外,从转移支付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也是导致“跑部钱进”滋生的重要原因,比如,转移支付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转移支付资金多头管理,涉及的部门过多,造成监督的困难等等,因此,要避免“跑部钱进”的出现,除了减少转移支付规模外,加强转移支付自身的制度建设,增加其运行机制的透明、规范程度,也非常关键。毕竟,从公共资金的合理调度使用上看,任何时候财政上的转移支付都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避免的。 (湖北省沙洋县张贵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