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无谓的“公平”与“效率”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8:59 南方都市报

  经济人之吴向宏专栏

  近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十一五规划”公布后,一些学者认为,以前一直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中央党校一教授对上述观点表示异议,他认为财力无情,效率必须优先,公平只能注重。此说迅速引起网友强烈的抨击。

  在我看来,煞有介事地讨论“应该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实在是一个笑话。因为这两者本来就不是相互矛盾的。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中最有经济效率的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而它恰恰是建立在人类到目前为止最公平的分配制度——自愿等价交换——的基础上的。一个完美的市场经济制度,就应该是一个没有巧取豪夺、没有欺诈背信、没有权钱交易、没有垄断牟利的制度,我们还能想象什么样的一种经济制度,比这更加公平呢?经济学理论一再证明,这样的完美市场经济制度能达到经济产出的帕累托最优,也就是最有效率。换句话说,最公平的制度,也就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反之亦然。

  所以,“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平”的口号是荒唐的。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一切市场化的改革中,一个基本的规律是:牺牲公平,也就牺牲了效率。反之,真正能够提高效率的改革措施,一定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例如:把国有资产以私下交易的方式“化公为私”,不但不公平,也是无效率的。公平的方式当然是公开拍卖,自由竞价,价高者得。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落到最有经营能力、因此愿意出最高价收购的人手中,而不是落到有关系的人手中;企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读者可能会疑惑:不是说经济学上有所谓“公平效率不可兼得”的定理吗?那又是怎么回事呢?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翻译错误。这个定理中,和效率相矛盾的不是“公平”(英文为fairness),而是英文的equality,即“平等”或“均平”,指的是收入的平均化。这个定理的适用范围,不是像中国这样还处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国家,而是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市场制度的经济体。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中,有能力的人会挣钱多,因此会出现贫富差距。富人通过合法手段、靠自己的能力致富,这本来完全公平合理,但从同情弱者的道德立场看,还应当提倡富人拿一部分钱出来赈济穷人。最早详细论述“均平效率不可兼得”的阿瑟·奥肯教授,针对的就是这种“劫富济贫”的转移支付行为。奥肯认为,牺牲一点整体的经济效率,牺牲一点公平原则,以换取穷人生活水准的提高,是值得的。显然,所谓“均平”,是在市场经济本身的公平秩序已经基本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而进行的“劫富济贫”。如果仅仅追求公平,不会损害效率,只有更高道德层次上的“均平”目标才会牺牲一部分效率。

  当这个定理被介绍到中国来,又错误地被把“均平”翻译成了“公平”之后,在学术圈子内部虽然没有引起太大混乱,在社会上却免不了以讹传讹。个别人错位地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地喊出“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平”的口号,推出了一些罔顾公平的“改革”措施。这些不公平的“改革”只会造成畸形的贫富分化,并不会真正提高经济效率。相反,如果各种“灰色”甚至“黑色”的致富手段大行其道,如果造假者、腐败者、漠视法律者和巧取豪夺者纷纷进入富裕阶层,真正守法、勤勉、有创造能力的人就会被排斥在经济支配体系之外,这个社会鼓励的就不是创造而是欺诈,它的经济效率就必定是低下的。

  同样可笑的是,面对这种由不公平、低效率制度造成的贫富分化,有学者却主张“放弃效率以换取公平”。打个比方: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好比富人的肥胖症,需要靠节食(牺牲一部分营养)来

减肥;而由不公平制度造成的贫富分化,则相当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怎么能够靠“牺牲一部分营养”来解决呢?“牺牲效率以增进均平”的思路,是发达国家福利政策的主题,其前提是富人的财产基本上由合法、高效的手段得来。中国还处在追求起码的经济公平和效率的阶段,如果“牺牲效率”,比如以征收高额累进税的方式来缩小贫富差距,倒霉的恐怕只能是老老实实交税的守法企业家和工薪阶层,难以触及那些收入本来就不清不白的非法暴富者。其结果,效率下去了,公平状况也会进一步恶化。

  是该从“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无稽之谈中摆脱出来的时候了!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急迫地需要公平,也急迫地需要提高效率。而且,经济效率低下的一大部分原因正来自于体制的不公平、不合理。病灶并不是两个,而是只有一个。问题也并不难彻底解决,只要有关方面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作者系ManattJones国际咨询公司顾问)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