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民主党的政策困境与价值空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7:0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共和党主导的美国政府近来面临一系列危机,比如:卡特里娜飓风、切尼的幕僚利比被起诉,而进一步扯出来的问题是布什的幕僚罗夫是否清白,甚至切尼和布什本人是否清白。最近的民意调查更表明布什政府的支持度已经跌到危险的39%。相当一部分舆论认为,布什政府、共和党,乃至美国保守主义现在正面临困境,尤其是在反恐以及伊拉克战争等等问题上,布什政府遭受的指责之声正一浪高过一浪。不过,在笔者看来,尽管共和党的声誉正大受质疑,但民主党方面实际上也处于同样的困境,并导致一系列重大的党内分歧。
在伊拉克问题上,民主党的“大牌”参议员利伯曼(Joe Lieberman)11月29日在《华尔街日报》就撰文指出:美国不能把2700万伊拉克人民丢给1万恐怖分子,美国在和2700万人民并肩战斗,这场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自由和安全至关重要。文章题为“我们的军队必须待在那儿!” 利伯曼在民主党内地位颇高,曾作为副总统人选,与戈尔搭档参与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利伯曼已经四次访问伊拉克,他认为那里的“进展是可见的和实在的”,而且伊拉克局势推动了整个中东政局的改变。 利伯曼的论调实有所指,他针对的是11月更早些时候美国国会围绕伊拉克问题的激烈论辩。当时,民主党议员之间“同室操戈”,持论极为分歧。众议院民主党“大佬”默撒呼吁美军立即撤出伊拉克。默撒是名退伍军人,曾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成员获得过战功勋章和其它荣誉。在众议院,他是一位被称为支持军队和国防的关键性民主党人士,他起初曾投票赞成伊拉克战争。而对于默撒的撤军呼吁,另一 “大牌”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表示,她尊重默撒,但她觉得立即撤军会引发更多问题。她指出:“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撤军之后,伊拉克会不会陷入内战,它是否会变成像阿富汗那样的失败国家,在阿富汗,恐怖分子基本上可以随意建基地,不断袭击美方利益。” 民主党的这种内部分歧,实际上也被各种反战团体抓住,在美国民意对战争的支持度下降、要求撤军的声音日渐强烈的情形下,对战争进行批判的矛头恰恰指向民主党。比如,美国积极反战人士史蒂文·格林菲尔德强烈批评希拉里,并准备在2006年参议院选举中与希拉里竞争民主党候选人提名,格林菲尔德27日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公开的候选资格声明。”对于自己向希拉里下“战书”的理由,他说:“她支持战争,支持继续占领政策。”希拉里以及民主党也已经开始成为反战人员的攻击目标。 由于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大选在即,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自然会成为一个辩论中心。但考虑到局势的复杂以及意见的分歧,亲民主党的知识界人士强调要正视美国政治文化日趋保守的大势,一方面加强民主党在经济、社会政策方面的优势和号召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转换阵地,把握政治辩论的中心论域,努力介入宗教、价值等问题。在这一点上,宗教方面的亲民主党人士持论甚坚,力促民主党以积极姿态介入宗教辩论。目前美国宗教左翼的佼佼者吉姆·沃利斯就持这样的见解,他的新书《上帝的政治:为什么右派搞错了而左派搞不定?》近日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议。沃利斯在书中直指民主党自1968年以来长期忽视宗教问题的积弊,强调民主党要及时转变形象,以便重新把握意识形态的主流。 沃利斯认为,自由派和民主党的世俗化形象是从1968年民主党成为世俗政党开始的。正是因为民主党和自由派拼命地将自己与基督教分离,攻击基督教,认为其对现代生活无关紧要,才导致自己在个人责任、家庭价值、道德伦理、同性恋、生命权利等等论题上的失分;才导致宗教被拱手让与共和党。然而,美国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革运动的自由派领袖们,在诸如妇女权利、民权等问题上常常诉诸圣经以取得其正义性和合法性。换句话说,民主党有着与宗教紧密联系的历史,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民主党应该认识到他们疏远宗教选民的后果,由此必须重新发掘自己与宗教密切关联的历史,尤其应该重视宗教左翼的纲领。 沃利斯给民主党开出的药方简单有力:不要去抨击右翼保守派在宗教和道德上的虔诚,而要直接去挑战他们在神学引述上的偏颇和错误。他在书里这样写道:常识建议我们要以世俗主义对抗宗教,但实际上这是个误解,对宗教最有效的回答是“更好的宗教”,而不是玩世不恭的世俗主义。 在笔者看来,针对2006年的中期大选,民主党如果不能以强劲姿态介入宗教、价值这一话题,就难免日益被边缘化的命运;经济、社会等政策虽然一向是民主党的强项,却不值得过度自炫。民主党应该吸取以往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对内对外的政治、社会政策和当前的政治中心问题绝非一码事。民主党人在价值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况,必须尽快改变!换言之,如果民主党也打宗教牌,再加上传统的强项,就有可能将对共和党构成重大挑战,并将改变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态势,使民主党重回政治辩论的中心地带。(舒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