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为什么亲近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26 环球时报 | |
分析人士称,由于美国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反恐领域,并倾向于将双边关系置于多边关系之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迅速输给中国。 曾在克林顿政府任职的乔治敦大学亚洲问题专家凯瑟琳·达尔皮诺说:“中国特别注意把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来与之打交道,并有一项十分积极的对东盟政策。这也大大有助于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达尔皮诺说,众所周知,美国抗衡中国地区影响力扩大的对策是“发展双边关系,在东南亚尤其如此,这简直毫无理由”。达尔皮诺还表示,美国缺席定于12月14日在吉隆坡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的事实,凸现美国与该地区疏远的关系。 有16个国家参加的东亚峰会,其成员包括东盟各国和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新近加入的印度、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它是世界上最新出现的地区性会议。 达尔皮诺说,布什政府将东南亚视为其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表明“我们较少关注其他领域”。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音)认为,美国“已将该地区拱手让给了中国”。他说,东南亚地区疏远美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美国在“9·11”事件后实行的军事政策。但他将这个问题追溯至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利用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力,迫使亚洲国家接受有助于实现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目标的解决方案。裴敏欣说,在危机期间,“美国向这些东亚国家表明,它实际上并不关心它们”。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主任任晓(音)说,与美国相反,亚洲金融危机是中国与亚洲地区国家之间关系的转折点。 在经过冷战期间几十年的疏远之后,中国和东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修复关系。从那以后,对经济和军事安全的“相互需要”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之间关系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特许会员。1997年金融危机是分水岭,当时中国为“帮助稳定地区经济秩序”,决定人民币不贬值。此后不久,中国、日本及韩国在“10+3”框架下与东南亚国家开始每年一次的会谈。“从此,东亚合作进程开始起步”。 1999年,美中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之后,东盟国家开始担心中美贸易关系对东南亚地区带来的影响。于是,中国向东南亚国家提议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在过去3年里,非典的暴发、盗版的威胁以及地区间贸易的迅速增长拉近了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2003年,随着中国成为第一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南亚国家,这种关系达到了顶峰。俄罗斯和日本也效仿了中国的做法,但美国没有这样做,它因为反对缅甸成为东盟正式成员而拒绝签字。 如今,中国已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任晓预测,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他强调,中国与东南亚发展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他说:“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与其地理位置大有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 (摘自12月10日《亚洲时报》,原题:为什么东南亚从美国转向中国,作者蒂姆·肖洛克,汪析译)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2日第六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