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在美国献血,没有报酬(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28 环球时报

  正在跟我讨论设计方案的同事兰顿看了看手表,突然对我说了句“我马上回来”,然后离开了办公室。一会儿,他拿着一杯橙汁回来了。我有点担心地问:“你没事吧?”他晃了晃手中的杯子,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当然,我好极了!”我知道,兰顿是到楼下的采血车献血去了。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献血。两年前,我刚到旧金山时,兰顿带我熟悉公司情况。在大楼门口,突然有人叫他的名字,原来是停在楼外的采血车里的一位女士在叫他,看来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兰顿也是那句话,“我马上回来”,然后就往采血车走。我叫住他问道:“
你要去献血?你怎么不做什么准备?谁照顾你?你多少天后再来上班?”他笑着说:“第一,我任何时候都可以献血;第二,我不需要照顾;第三,我马上回来。”他看我仍然站在那里,安慰我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别担心。”

  美国早已全部实行无偿献血,献血完全是自愿和义务的。一个人献血所得到的“报酬”仅仅是几块点心和一杯果汁。我问过几个献血的人,他们都简单地回答:“献血让我感觉健康。”不过,我接触过许多义务献血者,他们更因自己能为挽救他人生命做一点贡献而自豪。我朋友玛伊的丈夫埃里克每月都去献一次血。每次他得到的最大奖励就是太太送他的一束深红色的玫瑰花。

  在国内,虽然也是无偿献血,可这在大家心里仍是一件大事。公司会发一笔慰问金,同事们会带着营养品到家慰问,关怀备至,以至献血者自己都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记得在国内时,丈夫没有告诉我就在公司报名献血了。他科室的老大姐给我打来电话:“你这个妻子是怎么当的?你丈夫去献血了你还上班!”我唯唯诺诺地问:“那我该怎么办?”她说:“去买一只甲鱼、几只乌鸡、一些阿胶,还有红栆、

木耳、花生、人参……”我采购完急急忙忙回到家,见老大姐已率领一帮人浩浩荡荡地在我家慰问了。

  在美国,献血如同捐赠一样,完全属于个人行为,公司不组织,也没人督促。献血者更不会期望会在什么地方得到表彰。兰顿经常献血的事,公司里虽然许多人知道,但几乎没人提及。我想,也许美国人把献血和捐赠这种事也看成是个人隐私吧。当然,也有“大肆宣传”的。同事玛丽是马拉松爱好者。不久前,她给公司全体员工都发了一封信,信中说,为了帮助白血病病人,她给了自己一个挑战,要在多少天内跑完多少英里。如果她做到的话,请大家捐款给白血病协会。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我打电话给血站希望能够献血,但被告知血库已有足够的血液了。由于没有捐成血,我只好给红十字会寄了200美元,以表对遇难者家庭的同情。以后每隔两个月,我都会收到红十字会寄来的信,信中还附上一沓写有我的名字和住址的漂亮不干胶贴纸,这既方便我寄信,同时也提醒我红十字会仍然需要我的爱心。▲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2日第十九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