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大河报:水价上调背后有无隐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5:3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核心提示

  在专家对庭院管网改造收费提出质疑后,人们对今年郑州市自来水水价上调引发更为强烈的质疑:水价上调的合理性在哪儿?水价听证会时,听证代表全部同意涨价,背后有没有隐情……

  水价上调究竟为何?

  今年,政府部门的文件称:郑州市自来水水价上调的理由是弥补自来水公司“历史亏损和新增成本”。

  记者在自来水公司损益表上看到:2001年,该公司实际盈利1243万元;2002年利润为-1557万元;2003年利润为-3478万元;2004年利润-3368万元。这些“历史亏损”该不该成为水价上调的首要理由呢?

  公开的说法是,自来水公司的亏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水费回收困难,水费欠缴严重;每年数十万立方米的消防用水,本应由

财政部门埋单,实际上却是免费使用;柿园、白庙、石佛等村,因建水厂占地而享有免费使用自来水的“特权”,这些都造成了大量“水费”的流失。记者从自来水公司的材料上发现,2004年,在面临物业“罢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水费回收率为98%”。而郑州市物价局有关人士说,消防和绿化用水是由政府埋单的。可见,以“水费欠缴严重”导致“亏损”让市民埋单的理由不成立。

  二、自来水公司所属白庙水厂与中法水务合资后,按“照付不议”合同,自来水公司每年比以前多支付3000多万元费用。

  “照付不议”通俗的说法是,买方无论是否提货均须按合同量付款,卖方按合同约定“照供不误”,违约受罚。如果说每年多支付3000多万元“亏”,只能怪自己对未来市场判断有误,让市民为一些人的失误缴“学费”,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三、2000年以来,自来水公司每年新增成本都在2亿元以上,如电费上涨,物价上涨。对此,市民认为这是电灯不亮找“开关”(客观)。自来水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先发展,与成本回收明显的滞后性所形成的亏损,被称为政策性亏损。因政策性亏损增加成本上调水价,在情理之中。但自来水公司的主要亏损恐怕不是政策性亏损所造成的,这在《郑州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城市供水价格的通知》中有所表述:“自来水企业要厉行节约,减少费用开支,严控人员规模,降低供水成本,要向管理要效益……”

  对此,自来水公司纪委书记刘天玉说,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降低费用,向管理要效益,公司年年在抓。至于人员控制,公司控制还是比较紧的。自来水公司是国有企业,安排人有时不是企业能说了算的。

  一家企业老总称:“自来水公司是属于垄断经营的企业,如果市民们不同意涨价,后果是严重的。如果不把问题挑明了,恐怕今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得病市民吃药’的情况。”人们追问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来水公司的巨额亏损和成本增加,这些该不该由社会埋单?

  管理亏损、冗员成本市民埋单?

  自来水公司在2001年取得了巨额利润后,巨额亏损便接踵而至。

  盲目投资成了供水人心中的痛。自来水公司职工给记者举了几个投资的项目:2003年,该公司贷款1亿元,在绿城广场以南买了53亩地搞房地产开发,如今仍是一块空地,两年多的利息就有1000多万元。此外,自来水公司还在湖北、广西、广东及郑州十八里河、大同路、西环路等地办项目,没有一个成功的,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职工们说,积少成多,再厚的家底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

  记者未曾在自来水公司有关材料上见到这些亏损项目,但记者发现的问题,比这些项目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据去年8月《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改制预案》、今年3月职代会《工作报告》披露:原郑州市供水工程建设筹建处2001年移交给自来水公司后,财务、账务长期不作移交,也未曾对甩尾项目的建设完成时间、投资资金等作书面交接,成了一本“糊涂账”。但债权人的账并不糊涂,为此自来水公司因原供水筹建处的债务多次被告上法庭,由于建设甩尾工程负债,每年增加费用2790多万元。

  石佛、东周水厂等工程未入账的固定资产总额高达7.85亿元;部分单位拖拉现象严重,一些完工项目不能尽快完成验收或结算,不仅增加了资金占用,而且给管理带来困难。

  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分离造成了严重后遗症:有些项目成了“胡子工程”,导致选用的先进设备建成后变成了淘汰产品……

  由于没有实行业主负责制,筹建人员一走了之,遗留问题没人负责……

  市民认为,这些亏损用“政策性亏损”是解释不通的,郑州市提高水价,让市民为这些原因造成的亏损埋单,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

  资料表明,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日供水能力167万吨,员工1900多人,利润连年增长,而日供水量为70万吨左右的郑州市自来水公司有4000余名员工。

  该公司一位员工痛心地说,自来水公司冗员可谓登峰造极。譬如,由于人多,职工只好轮岗;供水管网的施工几乎都是由民工来做。

  人多,官也多。记者仅从该公司一页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通讯录上看到,副处级以上干部近180人。职工们说,除个别处室外,大多处室正职都配有轿车。自来水公司长期严重亏损,还为那么多干部配备轿车,政府部门却通过大幅度提高水价让各行各业承担该公司不应有的新增成本,这种思维逻辑要不得。

  让企业保本还是鼓励涨价依赖?

  今年4月1日郑州水价上涨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先是餐饮业集体对相关部门“把餐饮业划入特种行业”的做法提出质疑,继而是其他特种行业对水价上涨表示“不能接受”。而眼下,市民质疑的是:物价部门说水价上调的目的是让企业“保本”,果真如此吗?

  郑州城市居民生活基本水价由1.1元/吨调整为1.5元/吨……特种用水价格由2.80元/吨调整为9.10元/吨。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在36个大中城市中排在第10位。对此,有市民这样算起了账:公开的数据是自来水公司日供水量为70万吨,即使按每吨基本水价上调0.5元算,供水企业每年可比调价前多收入1.278亿元;按自来水公司2004年入账的17266.86万吨售水量算,水价上调后每年至少多收入17266.86万吨×0.5元=8633.43万元。而自来水公司前3年的历史亏损为8403万元。也就是说,一年上调的水费就可冲抵3年的历史亏损,那么明年、后年呢?这是让自来水公司“保本”,还是要老百姓敞开口袋让自来水公司掏钱?

  注册会计师舒先生说,郑州市有关方面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水价5年内要涨3次,2007年要通过水价上调弥补一户一表改造成本,2009年上调水价让供水企业盈利。我们要问,物价部门为什么不把它一次涨到位呢?是不是担心老百姓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化整为零”呢?这种频繁的涨价很容易让自来水公司形成一种“涨价依赖”,从而间接阻碍其自身更快的发展,于人于己都无益。

  出国旅游费用从何而来?

  一份由自来水公司职工递交本报的情况反映说,物价部门虽然在今年4月份对水费上调,但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公司财务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职工工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其他社会上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一拖再拖。

  在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干部却成群结队出国旅游。公司一位领导出国刚回来,另一位领导就带队去了非洲。11月3日,办公室、营业处、劳人处、设计院、职工集资建房筹建处等部门负责人也赴欧洲15国旅游。这拨人还没有回来,11月14日又有一批部门负责人到境外旅游……他们出国旅游的费用是从哪里来的?职工们强烈要求上级领导对此进行调查,查清资金来源。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刘天玉说,自来水公司纪委和市政管理局纪委都查过此事。这些人属“自费旅游”。职工每年有14天的休假,到年底不休假就过期了。

  对“自费游”的说法,职工感到不可理解: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穷庙”里咋会有这么多“富和尚”呢?一个人到国外游玩十几天,至少得花一两万元,而有的人一年出国不止一次,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

  自来水涨价另有"隐情"?

  市民的质疑还有去年召开的那场价格听证会。去年9月10日,郑州市有关部门组织召开自来水调价听证会。会上,听证代表全部同意水价上调,而媒体调查显示,80%的市民反对自来水涨价。媒体一直在质疑,为什么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让我们复原这次水价听证会的谜团。

  本报所不解的是:记者想了解27名代表的单位和代表类型,但郑州市物价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却没有任何有关代表们的资料。记者索要,被有关方面以“保护代表的隐私”为由拒绝。听证会结束时,会议负责人还专门对在场的记者们强调,如报道里提到代表的名字,必须要征得代表的同意。记者纳闷:听证会的代表既然是代表人民群众来发表意见的,其身份为什么不能让群众知道……

  省会另一家媒体报道称:郑州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暨调整听证会召开后引来嘘声不断,先是有媒体和市民质疑“代表100%同意水价上涨”,继而更多的人开始怀疑听证代表“代表了谁”?这些听证会代表是怎样选出来的?能否代表各方利益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参考意见?听证会有这样开的吗……

  如今,记者仅凭有限的材料,得到了一份并不完全确切的答案。

  自来水涨价离不开企业的公关。自来水公司今年的职代会《工作报告》称:“水价自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未作调整,针对这种情况,公司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经过艰苦细致的准备,多方协调和努力,在市物价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9月10日顺利召开了水价改革和调整听证会……水价调整措施出台,将为公司解决当前困难和实现扭亏为盈奠定基础。”

  如果说这份报告披露的公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么,该公司《2004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几乎交代了谜底:2004年该公司的招待费超支。“主要原因是:2004年度由于几个大型会议的召开,水价调整、成本监审、专家座谈、听证会”等“增加了招待支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