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沟通是治理城市的不二法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3:1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12月12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财经》年会闭幕式发表演说称,构建一个和谐的北京,最核心的还是以人为本,而最大限度与市民沟通,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王岐山还说,信息不对称困扰着城市管理者;离开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没有一个城市能搞好。 确实,城市属于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所有人。城市是否和谐,首先看负责管理城市
其实,信息不对称同样困扰着市民。一方面,政府知道的有些信息,市民未必能够及时知道。这在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民众不能及时获得某些信息,健康就可能会受到潜在损害。另一方面,这种信息有时却首先是由市民掌握的,但由于缺乏畅通的传递机制,而不能及时传达给决策者,或者在传递过程中遭到扭曲。同时,市民的诉求、呼声,往往也不能及时被政府决策者知晓。而离开了这些分散在民众中的信息,最终的决策常常无法满足市民的基本要求。合理而有效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均有赖于信息的畅通与及时。政府需要致力于自身的透明化建设,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学会与市民共享信息,将涉及到市民安全、利益的信息,及时通报给市民。政府需要更充分利用种种了解民意的渠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大制度和听证会制度。人大的审议及广泛的听证,乃是民意表达的根本性制度渠道,也是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时必须经过的程序。只有这样,法规和政策才能获得程序上的正当性。政府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传递效率。从基层政府到中间层级再到高级决策层,政府组织体系本身也是一个信息搜集与传递的机器。问题是,由于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改进,信息在这个体系中经常无法顺畅传递,有时甚至出现扭曲。 总之,解决政府与市民面临的双重信息不对称,政府有较大责任构筑一整套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据此方可塑造一个透明而负责任的政府。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府与市民之间可以进行理性而高效的沟通和互动,共同实现城市的和谐治理。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15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