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电力体制改革不成功的症结何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9: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顾一冰 据报道,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却离市场化的方向愈走愈远,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是国家电监会官员的评价。 “十五”计划实施前,电力生产基本是由垄断部门或与垄断部门有瓜葛的企业来掌
“十五”计划实施期间,国家决心对电力工业体制实行改革,推进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的改革措施。然而改革数年,电力工业行业却垄断日深、体制扭曲、机制复旧。国家电监会官员为此指责某些部门“千方百计地阻挠区域电网公司的发展,阻碍市场化进程”,导致“电力供应走向了短缺、过剩、再短缺、再过剩的循环泥潭”而“效率奇低”。 笔者以为改革的不成功有着种种综合的因素,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政府职能部门都应该作出检讨与总结,思考各自都为电力改革市场化进程做了什么?其实,在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总布局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学会“算宏观大账”,而不是“管微观审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列昂节夫曾经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理论:将能源、钢铁、化工、机械等各产业之间的消耗关系列成矩阵,用行列式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根据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依存关系,既可以计算出电力资源的最优化方案,也可以模拟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例如特定投资、进口等增长情况下国民经济可实现的增长速度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 当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并非就如画矩阵图、分析依存关系这么简单,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笔者以为政府经济决策部门确实应该像列昂节夫一样埋头于图表和数据中,多作宏观分析、少拿公章审批。 企业纳税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政府的服务,他们要的不仅仅是身边部门具体的服务,更需要政府机构通过发布经济预测信息以便正确选择投资和发展方向的服务。去年,国家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的决定》,其中关于电力的部分,明确将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但事实上,核准什么,不核准什么,有关部门并没有公布明确的标准,核准不核准仍由政府职能部门掌握,因此核准与审批并无实质区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若要真正到位,就必须彻底抛弃审批权力,专心致志搞好规划和预测,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电力体制改革不成功”的结论能否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能否就此放开政府“管制的手”让民间资金按照市场需求进入电力生产领域?这才是真正解决改革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