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有几个患者能感动民政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8:56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周士君 安徽患骨癌的哥俩“抓阄定生死”的消息不胫而走,遂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其命运的极大关注。于是,继中国红基会表示将对其施予援手之后,民政部也终于为“抓阄哥俩”的事迹所“感动”,并批示有关机构将对看不起病的弟弟实施帮助(12月23日《新安晚报》)。
当社会各界纷纷对“抓阄哥俩”施予援手,当民政部门表态愿意为其治病提供帮助时,我们牵挂于“抓阄哥俩”身上的那一颗颗惴惴之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然而,当我们再回味起同患癌症的哥俩那令人伤心的“抓阄”画面时,诸如这样的穷人所面临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等种种难题,恐怕依然会在我们内心深处隐隐作痛。毕竟民政部因“感动”而解决了“抓阄哥俩”的看病问题,并不能解救时下许许多多因看不起病而苦苦在病榻之上挣扎的其他穷人。假若不是“抓阄哥俩”的消息被各种新闻媒体争相转载,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深深困扰“抓阄哥俩”家庭的那一大笔看病资金,又究竟从哪里筹集呢? 不错,“抓阄哥俩”以悲剧开头,在“感动”社会各界和民政部之后,笼罩在其病榻之上的阴云,也将从此被驱散殆尽。可是,那些没有新闻炒作支点而默默躺在病榻之上的患者,他们又如何能“感动”社会各界乃至国家民政部呢?故而从替“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患者解决燃眉之急的角度讲,“抓阄哥俩”的解困版本,显然无法大批量地仿造和复制,因为其绝处逢生的戏剧性结局,并非是一种依赖社会保障机制解困的常态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