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长城正变得面目全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15 环球时报

  法新社12月20日电,原题:长城受到现代侵袭者损害而变得面目全非长城最初是为了抵御外来野蛮人的侵袭而建造的。但现在,在现代游客手中,长城遭受到的损害要比野蛮人造成的侵害大得多。

  每年都有约400万中外游客到北京郊区的八达岭长城游览,许多人在城砖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其他类似“到此一游”的标记。“城墙在阳光下看起来像一张报纸,”中国长
城学会的郑延(音)说,“八达岭长城上的每一块砖头几乎都有刻字。”八达岭长城即将面目全非。有关机构发起向公众征询意见的活动,研究如何在不损害长城城墙的前提下,清除这些刻字。他们收到好几百条建议,但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长城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文化遗迹还受到其他一些损害:有些部分由于修建

高速公路被拆除,有的部分被人为地翻新以吸引游客。农民把长城砖当做现成的建筑材料,拿去盖房、修学校和蓄水池。游客经常攀登那些尚未被允许进行商业开发的部分。长达6300公里的长城现在只有不到2500公里保留了原来的风貌。世界遗产基金已将长城列入“2004年世界100个濒临灭绝的遗址”之一。▲

  (伊文译)

  台湾《世界日报》12月20日文章,原题:省市造城一窝蜂长城脸色变近年来,大陆很多地方在经济利益刺激下,开展以利用万里长城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为目的的“造(长)城运动”。许多不同朝代的原始长城未经科学论证,被修造成清一色的仿明清长城。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大陆19个省市境内有长城,已经或正在招商开发的项目有230多个。在长城开发招商项目中,乡镇政府招商的占8%,各种旅游公司占21%,市县旅游局占33%,其他占28%;而作为世界遗产的管理部门———文化文物部门所占的比例仅为10%。长城开发呈现“县县点火、村村冒烟”的无序状态。

  由于一些新建的所谓“长城景观”及配套设施不符合文物管理的相关法规,建成后不得不拆除,投资者也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索道、卡丁车等现代旅游娱乐设施,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原始风貌,甚至使一些墙体面临坍塌危险。以促进旅游为目的的“造城运动”已成为破坏长城的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严格规范长城开发活动已迫在眉睫。▲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3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