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我企业要买美汽配巨头资产(市场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8:30 环球时报

  联想、中海油、海尔等中国大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的余波未息,正在进行重组的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又进入了中国企业的“视野”。日前,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向美国媒体透露,万向集团正在与德尔福就收购后者在美国的部分资产展开谈判。

  对于美国汽车界,万向早已不是新面孔

  德尔福公司在全美汽车供应商中长期雄踞第一的宝座,在业内曾经辉煌一时。近年来随着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巨头的产销量日渐萎缩,出现了一损俱损的局面。德尔福北美业务也陷入困境,公司不得不于10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目前,德尔福重组计划已正式启动,根据这个计划,德尔福在北美市场的业务要进行整合,部分资产也有意出售。包括美国江森控制系统公司等众多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开始谋求介入重组,而万向集团则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其实万向集团对美国汽车界和美国公众都已经不是新面孔了。随着业务的扩张,万向过去几年早已开始海外并购的尝试,他们完成的第一笔海外收购就是一家美国的百年老店舍勒公司。之后,万向集团先后在美英德加等八个国家成立了31家分公司,在美国收购的企业就有6家,其中包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环球汽车工业公司。2004年,万向在美国的企业营收总额已经有近5亿美元。

  根据美国破产法,对于像德尔福公司这样的大型重组计划,一般来说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目前由于双方的谈判还只是初步接触,美国当地媒体对并购案的具体内容还没有进一步的介绍,但对万向集团的背景却非常感兴趣。彭博财经新闻、专业杂志《汽车新闻》以及《华尔街日报》等都对万向集团做了详细介绍。《汽车新闻》还特别说鲁冠球不同于中国其他靠制造业起家的大亨,他不满足于“MadeInChina”再出口美国的模式,而是直接在用户所在地建立生产基地,是一种“MadeInAmerica”的策略,该杂志认为他的这种经营眼光是非常超前的,肯定会得到回报。

  多家企业竞购德尔福,万向有喜有忧

  对于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分析人士也有不同看法。其实万向早就是德尔福的供应商之一了,在供给德尔福的产品中,既有万向集团为德尔福贴牌的产品,也有万向集团自己的品牌产品,所以双方已经进行过磨合,这点可以说是万向此次收购的优势所在。但不利的一点是,目前万向集团的主要产品和德尔福有重叠,涉及德尔福北美的核心资产,德尔福出售这部分资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收购能否成功很难预测。

  目前,双方已经就收购进行了谈判,但还远没有到达成最终协议的地步。德尔福的发言人威廉姆斯拒绝就此事发表言论,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也非常低调,只是表示万向对德尔福重组计划有兴趣。对此,外界分析人士认为,万向集团对收购的细节不愿多谈,可能是不想让其他有意收购的企业知道太多信息。实际上,有意分一杯羹的企业确实不少,印度就有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的上汽集团最近也表示,他们对购买德尔福的重组资产有兴趣。

  参与德尔福重组是万向“最好的机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万向集团收购德尔福的技术和资产,对万向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并购成功,那么万向集团朝跻身世界汽车零配件一级供应链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所以鲁冠球将参与重组德尔福称为“最好的机会”。

  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已成为夕阳产业,汽车公司的供应商中普遍存在财务危机,面临原材料、人力成本、设备老化等问题,而在中国正好相反,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目前正面临技术更新升级的瓶颈。虽然德尔福已经申请破产,但技术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不管是万向还是上汽,如果能趁此机会收购一部分德尔福资产,取得相关技术,就能大大增强技术实力,从而增强竞争力。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已经拥有巨大的生产成本优势,辅之以技术优势,那更是如虎添翼,中国将在全球汽配生产和供应链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6日第十四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